——五谈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吉林大发展
软环境差往往与经济发展落后紧密相伴,它既是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原因,也是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标志。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落后,不仅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等这些直观的经济指标上,也表现在软环境这种间接的衡量标准上。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强调优化软环境,并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软环境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时至今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省的软环境状况仍不尽人意。从“开门招商、关门欺商”,到“收费养人”;从裁判不公、越权执法、野蛮执法,到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从索取“好处”,到暗行“东北规矩”,这些破坏软环境、损害吉林形象的现象和行为,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省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软环境表面上看好像“软”,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深远。人们常说“软环境硬作用”,软环境的作用之所以硬,是因为它可以对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瓶颈”制约,由此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软环境差,不仅会制约本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和程度,而且也会制约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生产要素向我省流入的速度、数量和程度。一般来说,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生产要素的总量是有限的,流往彼地的多,流往此地的必然就少。我省要想赶超经济发达地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就要充分发挥本地生产要素的作用,就要充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入我省。软环境恶劣时,它就会产生极大的抑制力和离心力,阻碍、排斥省内外的生产要素参与我省的经济社会建设;相反,软环境良好,就会产生巨大的刺激力和向心力,激励和吸引各种生产要素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建设软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优化软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推进软环境建设,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按照解放思想和加快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仍有很大差距,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管制意识强,服务意识差,把管理当成管制,用审批代替服务。因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和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要进一步下放权力、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进一步轻费减负,对企业要“服务式”管理,让企业“宽松式”经营,努力打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责任、当作服务,把执行文件的规范性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对基层和企业的合理要求,要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想多教“怎么办”。只要方向正确,就要积极支持、帮助完善,敢于为事业承担责任和风险。要实行软环境建设责任制,坚决整治“中梗阻”现象。谁破坏了发展环境,就要处理谁;哪里的环境不好,就要追究那里主要领导的责任。
软环境建设不是“耍花枪”,优化软环境需要“实功”,整治软环境需要勇气。尤其是那些拥有这样那样权力的部门,要有拿起“手术刀”的勇气,对群众和企业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标本兼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