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时政评论

如何看待大部制改革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4-08

不久前结束的“两会”通过了“大部制”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如何看待这次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又应如何走向深入,这已成了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应该明确“大部制”只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形式,而不能用“大部制”来完全概括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和实质。目前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就是要界定清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能分工,如果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能界定不清楚,政府职能的内部整合就没有一个很好的前提。因此,关注政府机构改革,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大部制这种形式上,集中在部门之间的分分合合上,而应该切实关注政府职能的转变、关注政府职能“越位”的退出和“缺位”的弥补,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是“大部制”能否成功的必备前提。

大部制改革应该稳中求进,保持不断推进的动力。这次机构改革选择了一个偏稳妥的方案,在改革初期作为一种探索,力求慎重初战,初战必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必须高度关注改革的持续推动问题,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一些部门的职能整合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整合与协调;目前税收征管成本偏高,客观上要求加快对财政、国税、地税的协调整合,而随着财税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提高,也为这种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中央政府机构的改革整合实际上还会影响到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整合的步伐,因此应趁着改革的东风,及早准备和科学规划,不断推进,让政府机构改革具备持续深化的动力。

应为“大部制”改革设定不断“复盘”的机制。“大部制”改革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既然是一种探索,就应该有一种类似围棋的“复盘”机制,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吸取经验教训。这就需要建立一些客观的评价指标,如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在改革前后是否有明显的下降,政府部门审批项目数量是否有明显的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问题是否有明显改善,等等。通过复盘机制和评价指标,让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都切身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动力。

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大部制”改革只是我国政府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个开端。如何形成政府、市场以及非政府中间组织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机制,还需要花大力气去进一步培育中间组织和完善市场。再比如,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实现党的机构、立法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分工协调,逐步实现政府层次扁平化、高效化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和逐步加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如果说政府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那么,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 梁 朋)



下一篇文章: 诬人者自取其辱(人民论坛)
上一篇文章: 史实胜于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