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为乡村发展擘画了光明前景。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憧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蓝景需要依靠孜孜不倦的奋斗和发展来创造,需要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八塘镇作为重庆市璧山区的北大门,东接缙云山脉,北连北碚温泉,西邻铜梁、合川两区,南依七塘镇,区位优势显著。全镇幅员面积65.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40亩,林地面积56270亩,森林覆盖率59.8%,自然生态资源较好。交通优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层层利好正向叠加,为八塘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持续推进“金色郊区,生态八塘”的建设中,农业生产总值不断突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攀升,乡村振兴的图景越绘越美。
立足“四园”定位,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秉承“因地制宜打造重庆主城的菜园、果园、花园和健康乐园”的发展定位,八塘镇不断培育蔬菜、水果、花卉等主导产业,镇域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蔬菜种植(复种)面积4.2万亩,产量累计达9.4万吨;引进30亩以上规模蔬菜业主25户,面积4885余亩,发展蔬菜种植和营销公司3家,培育龙头企业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31个,建立冷链物流库3座;农业三品认证申报15家、21个品种,绿色及无公害种植果蔬面积近1.2万亩;樱桃、蓝莓、草莓、柑橘、玫瑰等特色农业产品蓬勃发展,群众增收渠道不断丰富。智灯村重庆厚华蔬菜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厚华靠着一手“移花接木”的绝技,种丝瓜得苦瓜,种葫芦得西瓜,每年出售1000万余株种苗,实现年产值1000万余元。“下一步,我会继续研发更多适宜栽种的嫁接果蔬品类,还将带动周边种植户育苗。”袁厚华说,用成熟的种植技术和高品质的蔬菜种苗,帮助、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带动产业转型,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借势良好的蔬菜产业基础和境内自然资源,八塘镇以“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巴渝原乡”建设为平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发展新引擎。整合缙云后山、青云碑林、高滩瀑布、秦巴古道等生态、人文资源,积极探索以农耕体验、周末度假、生态采摘等形态的乡村旅游;积极引导“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努力实施农旅融合战略;完成了樱桃谷公厕、登山步道、车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云雾山樱桃采摘节暨璧山区旅游文化节,缙林踏水小镇、悦满花乡玫瑰园、古塘乡谷采摘园等生态、农耕主题乡村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敢英村的古塘乡谷以“一平台、二中心、六大功能板块”为整体功能定位,着力建立极具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谷内种植樱桃、桃子、李子等水果15万余株,初步形成水果产业园;以“军塘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线,还原古兵战场历史文化链条,辅以农耕体验互动项目,意在打造国内首家独具“军塘文化”的乡村农旅风景区。
加快农产融合,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蓝庆华书记调研八塘镇敢英村时指出,希望当地利用良好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打造农村民宿、完善设施配套,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八塘镇的明天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路和规划。聚焦农业农村工作主业,加快农产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坚持“销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农村电商等载体,让绿色、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一站直达”主城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餐桌,确保“卖得好”,同时鼓励业主创建农业品牌,通过招商引进品牌,以品牌树形象,以品牌增效益,确保“打得响”。另一方面,完善交通、停车场、食宿、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深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引导境内颇具造诣的制笛、刻碑等民间手工艺与乡村旅游的对接,丰富旅游产品,通过健康养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让主城人群愿意来、留得住、肯消费,切实提高农业附加值,打造重庆主城的菜园、果园、花园和健康乐园,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不断提高新时代“三农”工作水平。八塘镇在乡村振兴中牢牢把握“产业”这把金钥匙,担起使命,着力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让乡村振兴的未来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