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它山之石

以“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干事创业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8-10-31

  1919年3月,“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当时,年仅21岁的周恩来,放下学业从日本回到祖国,执笔写下: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生坚守誓言,为国家民族的发展鞠躬尽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作为基层年轻干部,奋斗在基层一线,必须树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干事创业精神。

 

  心怀“破壁”之壮志。“面壁”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破壁”,正是有了“破壁”这个目标,才有了“面壁”的系列行动。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时提到青年人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立鸿鹄志”就是要树立崇高坚定的人生奋斗目标,王阳明先生在《示弟立志说》中这样写到:“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只有立了“鸿鹄志”,才有实现崇高人生的可能。马克思在他17岁时发表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段话里对职业的讨论远远超过了世俗理解的范围,可见伟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与其在青年时就树立远大志向密切相关。

 

  涵养“面壁”之恒心。奋斗的路上,碰“壁”在所难免,年轻干部要始终牢记“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要在基层工作中沉得下身子,主动深入一线,切实感悟基层群众的难处和疾苦,当好群众的“知心人”。不在基层“混经历”,不把基层当跳板,坚定扎根基层的决心与毅力,努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要在关键岗位上抗得了压力,“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基层年轻干部要能够在经济建设、信访综治、精准脱贫等急难险重岗位上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做改革发展路上一往无前的笃行者。要在普通岗位上守得住初心,“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坚决克服“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单位‘庙’小了,岗位‘屈才’了,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消极心态,改变“时间久了,停滞不前、怯懦担忧、碌碌无为”的迷茫“常态”。牢记初心,久久为功,不因繁琐而轻视,不因微弱而无光。

 

  锤炼“凿壁”之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年轻干部虽有高学历,但学历并不代表能力。要切实增强学习本领,“非学无以广才”,牢固树立“学不可以已”的终身学习态度,向历史、书本学习,向群众、实践学习,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牢固树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宗旨,学会换位思考,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去做群众工作,磨炼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以及走基层的脚力;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干劲足、头脑活,要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对网络规律的把握能力,推动基层工作思路、发展举措的不断创新。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基层年轻干部应勇担时代嘱托,以“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的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壮丽篇章!



下一篇文章: 年轻干部要克服“鸵鸟心态”
上一篇文章: 做经得起“推敲”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