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态,又被叫做鸵鸟政策,指的是鸵鸟一旦受惊吓或发现敌情,总喜欢把头埋进沙子里,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喜欢逃避现实、不敢面对问题的人。现代生活各种压力铺天盖地而来,人们面对压力大多会像鸵鸟一样采取回避态度,也让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年轻干部,要想克服“鸵鸟心态”,须做到“四要”,理解事物发展的“四性”。
要善于发现问题,提高事物发展的预见性。“预见性”即是对一件事物发生的提前预判和前瞻,中国人常说的做事要有“先见之明”就是这个道理。万事万物总有其因果,年轻干部们要擦亮双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意识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中提到各级干部要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可见提前对事物发展进行预判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必要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因为有预判,便不会惊慌失措乱了方阵;因为有准备,便能够尽快解决问题而不拖延。
要勇敢面对问题,直面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预判不等同于提前知晓,很多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往往也会让人措手不及。但当事情发生时,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逃避,而是要努力提高我们的处事应变能力,特别是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应该主动担当重任,不畏惧任何恶劣“天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沦为“温室里的花朵”,这样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和成长。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要立志走出“沙堆”幻想,直面坦途或逆境,在未来,迎接我们的将是“暴风雨”之后的绚烂“彩虹”。
要及时处理问题,掌握事物发展的时效性。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及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味躲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更难处理。一方面处理事情要及时,切忌拖延,不能“火石落在脚背上”还不晓得“跳一跳”,还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情况越复杂面临的问题越棘手,就越应该冷静下来。另一方面解决问题要主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把“头”埋进“沙堆”的做法是弱者的体现,在任何情况下,主动出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付诸实际行动,别让转瞬即逝的时机溜走。
要学会总结问题,把控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有些人觉得事情发生了便发生了,不去思考它的整个过程;有的甚至产生了心理阴影,不敢回望过去。有道是:“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年轻干部不仅要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以此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更应该学会“庖丁解牛”的技巧,不断自我总结,积累经验,达到“目无全牛”之境。中国古人历来善于感悟万物变化,从而发现规律,只有科学掌握这些规律,并适当运用于实践当中,才能让日常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难道你希望自己成为一只鸵鸟?空有一副健硕的身躯,在危险来临之时却胆小如鼠?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这样一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干部应该像“岩竹”一样,直面困境,坚强独立,而不是像一只“鸵鸟”。只要大家昂首挺胸,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够克服“鸵鸟心态”,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真正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