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交通的发展、通讯的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是遥不可及,“岭外音书断”“家书抵万金”也成为历史,但佳节思盼团圆,思念亲人确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寄托了多少游子的深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古》)“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李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佳节思亲,是美好情感的寄托。党员干部,在思“亲”的时候,更要思“清”。清者,廉也。“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领导干部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清廉不是最高要求,却是最后的红线。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做到清廉,人生必然走向毁灭——“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一个廉洁底线都守不住的党员干部,如何能守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想要在“民意闲谈中”留下好的声誉,廉洁是基石。廉洁的根基不牢固,如何支撑领导干部的人格,如何支撑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秋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招牌动作”。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料上讲,有五仁、枣泥、蜜红豆、白豆沙、绿豆沙、乌豆沙 、红豆馅、无油红豆沙 、红豆粒馅 、蜜红豆粒、芋泥、白莲蓉、 凤梨糕、冬瓜酱、抹茶红豆馅、牛奶芝麻馅、豆沙素蛋黄馅、梅子乌梅馅、绿茶豆沙、绿茶瓜子仁豆沙、乌龙茶豆沙、梅子豆沙、山楂话梅豆沙、桂圆豆沙、咖哩豆沙、卤肉豆沙、香菇卤肉豆沙、素卤肉豆沙、素香菇月饼……
“馅”与“陷”同音,党员干部对月饼“馅”的选择多种多样,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但不能在月饼中“沦陷”。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一时传为美谈。
不止是月饼,不止是中秋,“俸禄之外皆非法”都是党员干部的“金科玉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及“用公款购买赠送或者发放礼品、消费卡(券)等”。党员干部在选择月饼“馅”的时候可以随意,但面对诱惑、面对党纪国法,却容不得半点随意,不然“馅”就真的成了“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