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从“组织调任”到“阳光选人”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2-03-19
“在7月周六的一个晚上,宝清县突降大暴雨,县里上报一村屯多家农户住房毁损,几十人受困。作为民政局长,接到灾情报告后你应当如何处理?”这是日前双鸭山市备受关注的公推差选市发改委主任和市民政局局长面试时,6名入围考察人选遇到的问题之一。最终,在经过公开报名、民主推荐、竞争测试、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等环节后,2名优胜者脱颖而出,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清风扑面,春水皱起。公推差选重要岗位正职犹如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在全市上下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实现了从“组织调任”到“阳光选人”的转变,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激发了广大干部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热情。
制度设计的背后故事
双鸭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市民政局在全市的位置举足轻重。一个是重要经济综合部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一个是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两个岗位领导出现空缺时,想去的人很多,有的不惜找关系、走门路、托人情等。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如何选好配强这两个重要岗位的一把手,新一届市委面临重要抉择。为此,市委果断提出通过“公推差选”的方式。至此,所有的议论、猜测、传言戛然而止。
双鸭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于国华介绍,市委组织部借鉴以往的竞争性选拔工作经验,专门制定了《公开推荐、差额选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市民政局局长工作实施方案》。特别强调了报名参加的人选如果是正处级非领导职务和副处级领导职务干部应能够干满一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担任正处级非领导职务或副处级领导职务三年以上。从人选的资格、条件、经历等方面都做了特别强调,足见对选拔对象的要求不同以往。
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在公推差选工作中,双鸭山市委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条件,不断扩大民主,防止了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环节的随意性,克服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
干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群众极为关注的关键环节。双鸭山由现职市级领导干部、市纪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区党政正职、市直部门和市直属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共计130人参加的领导干部大会无记名投票推荐确定初步人选。入选的干部,市委考察组根据选拔职位的要求,通过民主测评、书面征求意见、社区走访、入户家访、实绩分析等多种形式,对每个职位考察人选的比较优势、个性差异进行多角度全面考察。考察组还将工作圈考察和生活圈调查相结合,向所在单位服务对象、邻居街坊等调查,了解被考察干部的“德”。
考察后,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差额推荐,按照1︰5的比例确定每个职位得票前5名为初步人选。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差额推荐,按照1︰3的比例确定每个职位前3名为考察人选,最终市委常委会公开票决。
“选官”的权力交给制度,使得用人方面“潜规则”失灵,营造了良好的用人舆论氛围。参加投票推荐的一位领导发自肺腑地说:“我这一票,不光是投给推荐人,更是投给公推差选制度。”
坚持全过程阳光公正
这次公推差选,双鸭山还探索了更加科学的程序和方式,如取消笔试环节,采取竞职演说与结构化面谈相结合等。新旧元素的引入融合,使得公推竞选更透明、更重民意、更重能力。
据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全面测试初步人选的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这次公推竞选,市委特意聘请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等部门的专家组成面试命题小组,从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应急处理三个测试方面进行命题,每个岗位10套题,涉及政策法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应急维稳等方面内容,全面测试初步人选的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树立了竞争性选拔重视素质、考察能力的工作导向。
“很难答,要求有好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一位参加测试的人告诉记者,“真有知识储备不足、甚至本领恐慌的感觉。”
在测试环节,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共计34人组成的测试评审小组,市委书记李显刚亲自担任主考官。
为了使公推差选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从出题制题、试题保管、现场抽签、现场计票到当场公布票数,全程都有市纪委的同志参与。在测试现场还设立了老干部代表、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和市发改委、民政局班子成员代表组成的“民意观察团”,现场旁听和监督。
“以往人选出来了,但是民间总会有各种关于走门路、托关系的小道消息!”于国华告诉记者,实行公推差选,全程差额、全程监督、现场公布成绩等做法,不但让竞争对手服气,党员群众也认可,可谓做到了风清气正、公平公正。
“这次公推差选在阳光下操作,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说明我市干部制度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双鸭山大有希望。”参加旁听的老干部代表原市人大副主任卢振邦说。
公推差选激发干部活力
公推差选为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鼓舞和激励了更多的干部奋发向上。
宝清县委书记朱海涛作为评委评价说:“公推差选给有才、有学、有德的人提供了舞台,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这种干部选任的新做法值得县区学习和借鉴。”
而在上次公推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双鸭山住建局局长的隋国龙也一直关注着这次公推差选进程。他说:“双鸭山公推差选的不断完善和有序推进,向广大干部发出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竞争出人才,二是竞争靠实力。”
竞争出活力,竞争出人才。公推差选重要岗位正职彰显了双鸭山市委“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选人用人理念,展示了市委拓宽选人渠道,扩大用人视野,努力打造实力、秀美、幸福双鸭山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决心和魄力,激发了全市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