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先进典型>党员事迹

刘秀荣同志事迹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4-09

 刘秀荣,女,1953年生(53岁),现任吉林市神经精神病总院精神科男疗区护士长。参加工作二十八年来,一直工作在精神科护理第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宗旨,恪守诺言,爱岗敬业,赤诚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2001年以来,她两次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市级模范护士、省优质服务诚信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 待患如亲,赤诚奉献
  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刘秀荣深有体会: “要想为精神病人服好务,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去护理病人,服务病人。医患之间不仅仅是护士和病人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刘秀荣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实践的。
  精神病人患病期间没有理智、意志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在被家人或单位送来时,他们大多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裤内积存粪便,全身散发酸臭味。可是无论病人多脏、多么不配合,入院后,她带领护士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来热水为病人洗澡,剪指甲,剃胡须,换上干净的休养服,像照顾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有一位老人在精神科住院近三十年、多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带领护士天天坚持给老人喂饭、接大小便,并定期给洗澡。病人家属看到后深受感动,感慨地说:“你们的工作太不容易了,你们做的连我们做儿女的都无法做到!”2005年,疗区收治了一位因无钱医治而在家锁了17年的患者。刘秀荣在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积极与他进行情感交流,给予他亲人般的关爱,每天领他到操场做操、做游戏,进行体能训练。这位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外界的环境,主动与人接触,并主动要求做些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这位患者提前康复出院,并被一家私企聘用。
  二、不畏艰险,勇挑重担
  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男疗区的护理工作最不好干。护士们每天面对的是有各种各样表现行为的男性病人。这些病人在入院前有杀人的、放火的、自杀自伤的、伤人毁物的。他们集中在一起,其风险是可想而知。在这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可能就要被病人辱骂、袭击、骚扰,所以,女护士都不愿到男疗区工作。但刘秀荣却是主动请缨到男疗区来的,而且一干就是13年。她觉得,岗位有挑战,但总得有人干。自己是护士中年龄大的,而且还是个党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一次,一个患癫痫性人格障碍的病人要求往家里打电话,没能如愿,就对刘秀荣怀恨在心。在刘秀荣查房时,他突然发作,追着刘秀荣又踢又打,结果身上、脸上都被踢得红一块紫一块的。由于常年与这些病人接触,刘秀荣不知被打了多少次、眼镜换了多少副。
  三、钻研业务,注重服务
  作为护士长,刘秀荣注重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方法。结合精神科病人特点,她从强化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在 精神科实施了“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这一特有的护理程序,对病人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的人性化“零距离”服务和“家庭式“管理,带领全科护士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现在,除了本地患者外,在精神科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还有来自北京、哈尔滨以及一些来自国外的病人。
  四、以身作则 注重帮带
  作为护士长,刘秀荣处处以身作则,注重自律。每到节假日,她都亲自在疗区值班带班;疗区无论大事小事、白天夜间,只要有事找她,她都会尽快赶到医院,从不拖延。提起刘秀荣,护士们说,“那是我们的好大姐,什么事儿,她都替我们考虑在前面,而自己却总是做出牺牲”;院里的领导和党员们提起刘秀荣,则流露出非常自豪的表情――她是我们院党员中的一把标杆!
  在市精神病总院,刘秀荣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针对精神病人因病致贫的现象,为了给长期住院的病人家属减轻负担,她每年都捐出大量衣物以及手纸等生活用品。结果这一行为感染了全院的同志。每到换季的时候,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捐款捐物献爱心。
  刘秀荣也比较善于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他人。由于在精神科做护理工作需要面临工作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压力,一些工作时间不长的护士在思想上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刘秀荣就跟她们促膝谈心,谈人生、谈理想,并跟她们讲自己是如何喜欢上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在她的带领下,许多当年有的产生调离精神科甚至精神病院想法的护士现在都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



下一篇文章: 刘同库同志事迹
上一篇文章: 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李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