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上班第一天,刚跨入办公室,便听到传真机发出熟悉的“嘎嘎声”。不多会儿,一份来自上级部门的紧急通知跃然眼前,成了众人上班后收到的“第一声慰问”。借调来的小同志见状直呼“这节奏吃不消”,而一旁“十年+”的“老组工”则似早有所料般淡定一笑,即刻便投入到了“开工任务”之中。
作为一名在组织部门工作七年的干部,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了然之余则更多的是慨叹。都说开工第一日是“收心日”,需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但要让吃吃睡睡了多日的身体从过节状态顺利切换到工作状态,却并非易事。而那位迅速进入角色的“老组工”,则让大家见识了一回组工干部“开工第一天”里与众不同的“收心”状态。
用认真收心,把“第一天”过得像“第一天”。一元初始,万象更新。既然是农历新春开工的第一天,就要有第一天的精气神,有破旧除陈、焕然一新的风貌。有些干部以为未过正月十五便还在年里,上班迟到、下班早退、人到心不到、收假不收心,把“首日”过成了“周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能在思想上、认识上把“第一天”真正当作“重要的开始”来加以对待。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组织工作这类计划性、政策性、制度性很强的工作而言,就更需要拿出最讲认真的态度来开好头、起好步,以昂扬的姿态投身新年“第一天”。
用实干收心,把“第一天”过得像“最后一天”。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一桩不及时了结,下一桩又会纷至沓来。越是在一年之始,越是要拿出坐不起、慢不得、等不了的紧迫感,像完成年尾工作那般争分夺秒、起而行之,才能把任务解决在当下,让效能提升在眼前。中国古代有个寓言,说一人做事“明日复明日”,最终“万事成蹉跎”,正是因为他觉得来日方长,每一个明天都可以当做“第一天”来开始,结果却是一事无成。与这个“生待明日”的人相比,那位拿到通知便投入工作的“老组工”,则恰恰是把这“第一天”视作了再无退路的“最后一天”来工作,不仅为自己留出了余地,也为未来进一步的优化改善提供了空间。
用责任收心,把“第一天”过得像“每一天”。组织工作从来就没有“淡季”,也没有所谓的过渡期、喘息口。当别人尚未踏上回归的列车,当别的机关单位早已黑灯瞎火,组织部的办公室里却总还是人影绰绰。从年前的民主评议到年后的组织生活,从紧张的机构改革到眼前的主题教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去投入、去拼搏。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渐渐成为了组工人“每一天”最平常的样子。曾有人笑称,选择了组工事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丧偶式生活”“旅店式婚姻”。但我想说,选择了组工事业,其实是选择了一份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正是这份责任,让组工干部们都能以过“每一天”的笃实心态迈向一年又一年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