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组工视点

对干部“德”的考察避免误区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14-12-26
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不但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许多地方组织部门开始探索创新对干部“德”的考察,这是党的干部考察工作的重大进步和重要尝试。为把党的干部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但要注意避免几个误区,以免使考察流于形式。
  避免坐而论道的方式误区。考察是指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对干部“德”的考察不能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统计、看材料,要深入干部工作的实地实际,通过服务和管理的对象考察干部的“官德”,通过家庭生活和周边群众考察干部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通过官员交往的人群和作风考察干部的职业道德,这样考察干部的“德”才会更客观些、准确些,才不会失真。
  避免越细越好的观念误区。人们做事经常会有个误区,认为越细越好、越准确越好。干部的“德”的外延很宽泛,不仅仅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的还很不具体。必须把干部“德”的考察内容,具体化、细化,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照顾一般,可操作性要强、可信度要高。综合分析干部“德”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对考察对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工作生活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变软指标为硬指标,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定性评价。将考察评价细化量化为政治立场、党性修养、理论水平、职业道德、道德操守、廉洁自律、群众观念、群众口碑、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10个方面的评价要素,科学合理设置每一类的具体评价指标,每项十分标准实行百分制量化考察。将干部德的综合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次,使考核结果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反映每名干部德的表现,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干部“德”的评价体系。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把家庭美德细化到干部回家做不做家务、照顾不照顾孩子学习、学不学习等都纳入考察的内容,这样不仅是考察与被考察的人累,而且容易使考察去向偏颇,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干部经常出差或加班加点,哪有时间做家务?所以,考察内容不要大而全,要细而精,这样考察干部的“德”才会更客观些、准确些,才不会失真。
  避免以考代察的方法误区。年末干部考核中的划票和谈话是我国各级干部考核通行做法,有其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实践性,被大家所认可。但是其不能全面反映干部的工作实际,也是众所周知的。考察干部显性的“绩”都如此,考察干部隐性的“德”就不用说了。因此,要深入实地实际考察,不能用年末的考核代替考察,这样考察干部的“德”才会更客观些、准确些,才不会失真。
  避免一票定终身的结论误区。考核最终都以票的形式,反应干部“德”的情况,注意排除人情因素、局部因素,走出“一票定终身”的误区,防止“以票取人”的现象发生,防止其它因素影响干部考核实效,这样考察干部的“德”才会更客观些、准确些,才不会失真。


下一篇文章: 作风建设要常抓不懈
上一篇文章: 推动干部队伍思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