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比选”是沈阳市委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入手,探索推行的一项新措施。“公推”即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群众公开推荐,提名确定面试人选;“比选”即通过面试、兑职演讲和考察环节的“比选”淘汰,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上。
为使“公推比选”切实体现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注重考察了解人选的实际能力和公平公正原则,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进行,在实施中突出以下几点:
——推荐干部市委“只管方向不提名”,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这次“公推比选”干部市委不提名,只研究确定选拔职位、资源条件和方法程序等,并向社会公布,动员群众推荐、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参与。市委规定,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根据报名者意愿和群众推荐情况研究确定拟推荐人选。上报的推荐人选,必须在参加市管干部年度考核测评人员范围内书面征求意见,且赞成票要达到70%以上。所有比选职位报名人数在10人以上方可比选。这次“公推比选”干部,全市有63个单位的195人报名应试。
——面试比选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面试比选前,市委组织部事先将有关人选的材料发给评委。面试试题由“公推比选”领导小组有关负责同志随机抽取,在一题多解、无领导状态下自由讨论、形成团队意见中,多维观察和综合比较应试人选的综合素质及其与胜任职位的匹配程度,并按1:6比例投票产生竞职比选提名人选。投票推荐结果和进入竞职比选提名人员名单当场宣布。
为使面试比选公平公正,面试试题由辽宁省专业机构负责命制,评委由9人组成,除聘请市委组织部、比选职位单位1名领导和2名人才评价专家担任评委外,另外4名评委从有干部工作经验的市管干部中随机抽取,还从大连市委组织部聘请1名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评委。
——竞职比选群众评委的意见占70%的权重。竞职比选评委由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两部分组成,其中专家说委9人,由比选职位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等组成;群众评委包括比选职位单位参加市管干部年度考核测评范围的全体人员和2名市党代表、2名人大代表、2名政协委员。进入竞职比选的人选,要在比选职位单位进行竞职演读音,并当场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评委根据竞职人选的综合表现,按1:3的比例和人选结构性要求(3人中至少有1名人选为外部人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考察比选提名人选。工作人员现场统计得票情况,按专家评委得票率30%、群众评委得票率70%的权重,确定3名考察比选提名人选。
——考察比选采取定性评价分析和定量比较相结合。考察组采取发布考察预告、民主测评、集体面谈、廉政征询等环节,对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并对人选从学识水平、工作实绩、资历评价、适岗匹配、推荐测评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针对考察缺乏量化指标的问题,探索实行量化考察办法。通过定性评价分析和定量比较相结合,按得分情况和1:1的比例提出拟任人选名单,报市委常委会票决。
沈阳市纪委派人全程参与了“公推比选”工作监督,面试、竞职演讲和考察比选环节全部实行回避制度,比选全程录像并公布举报电话,保证“公推比选”在阳光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