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组织部门积极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从今日起,本版开设《组织工作30年成就展》专栏,将陆续报道各地组织工作新成就,展示组工干部新形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湖北省委组织部工作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开创湖北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以“主航道”的讨论为起点,以“双建双带”、“两转一推”、“三级联创”工程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湖北农村基层组织工作重点的转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理论上和组织上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奠定了基础,湖北省委组织部从1986年开始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了“主航道”讨论,强调农村党支部要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新农村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航道”,为引导农村党组织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上来指明了方向。1995年,在农村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双建双带”活动。1998年,省委抓住乡镇机构改革契机,大力开展“两转一推”活动。在“三级联创”活动中,自1990年到2008年,湖北省共表彰了五轮“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三轮“企业党的建设十面红旗”。
以“两票制”为发端,以“公推直选”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为手段,大力推进湖北基层党内民主政治建设
1998年随州市所辖的广水市青堆村在村党组织换届中探索实行“两票制”选举,创造了“青堆办法”,为农村找到了一条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的新路子。“两票制”产生以后,受到国内社科界的普遍关注和赞扬,并荣获“中国政府创新奖”。在村“两委”换届中,大力推行“海选”和“直选”,全省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民主意识、民主素质明显提高。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行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进一步扩大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差额选举比例和交叉任职范围。
以加强县以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以干部的年轻化和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化为突破口,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和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1993年1月,全国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经验交流会在湖北举行,湖北有6位青年干部出席大会。几十年来,全省各级组织累计培训干部267万多人次,坚持分批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美国、英国等地进行中长期培训,以干部挂职锻炼“十个一批”计划为载体,每年选派300名左右县处级以上干部上下挂职锻炼,选派30名左右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累计从高校中选拔了6000余名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乡镇基层工作。1996年、2001年和2005年分别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64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4年面向省直单位和襄樊市公开选拔了老河口市市长和樊城区区长推荐人选。
以选派“科技副县长”为契机,围绕实现中部崛起目标,抓住两个重点,努力实现湖北从人才大省到人才强省的转变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我国新时期科学的春天。1984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尽快起用一代新人的若干意见》,对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等做了具体部署。1988年3月,湖北省委决定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一批科技副县(市)长,至今已选派了9批63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地方担任科技副职。以2004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湖北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省委紧紧抓住高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这两个重点,坚持不懈地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工程,有力促进了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发展。全省目前在站博士后突破800人,吸引学成归来的留学人员2000余人。2008年湖北省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拔了82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另外计划从2008年到2010年,全省每年选拔6200名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到2010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都将实现有一名大学生人才。
以主题建设为平台,以形成和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目标,通过加强部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
早在1994年,省委组织部就从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出发,及时提出自身建设的需求,明确提出了“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廉洁严纪,忠诚可靠”的24字部风建设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组织部除了按照中央、中组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外,还根据湖北组织工作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开展多种类型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和完善了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在2008年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他们狠抓能力建设,把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开展全省组织系统基本能力比赛等活动,大力推行业绩登记与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完善加强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全省组织系统形成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经验与启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不断创新实践,给组织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服务改革发展是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组织工作克服了“文化大革命”和“左”倾错误影响以及“两个凡是”的干扰,改革了干部制度、组织制度,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党员教育,实现了党的组织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大历史性转变,及时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三十年来,湖北组织部门将发展的思想观念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思想观念的变化推动着实践的不断进步,实现了组织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
——解放思想是组织工作的力量源泉。三十年来,湖北组织部门解放思想,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充分落实群众“四权”,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推行党代表常任制,加强农村、街道社区、企业、高校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双建双带”、“两转一推”,拨专款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选派科技副县(市)长,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等等。这些组织工作的创新做法无不体现了组织部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成果。
——群众满意是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十年来,湖北组织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探索和推广“两票制”,实行乡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开选拔干部,推行党务公开,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坚持把让人民满意作为组织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组织工作的根本衡量标准,使组织工作系统成为联结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需要、党员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创造了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显著业绩。
——自身建设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是做好党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三十年来,湖北组织部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除开展中组部安排部署的自身建设活动外,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自身建设活动。在历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湖北组织部门坚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着重在结合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中求实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坚持把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与促进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在干事创业中树立组工干部的新形象。进一步扩大了组织工作影响力,提高了组织工作创新力、展现了组织工作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