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高层次人才作为广东科学发展的新引擎,第一次推出以数亿元巨资吸引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的新政策,第一次启动待遇引人、环境引人、感情引人、制度引人的“四位一体”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战略……近日,广东省向海内外宣布:为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出台《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近年来,流出广东的高端人才不少于200名,许多高端人才由“南飞雁”转头成为“北飞雁”。广东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广东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的新思路。于是广东开始实施“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计划、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留学人员来粤创业服务计划、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集聚计划、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精英引进计划”等在全省还未尝试过的五大人才引进计划。
此次,广东第一次紧锁国际前沿人才,将11类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引进、培养的对象,包括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奖主要获得者,掌握核心技术的境内外人员,外国籍及港澳台地区高端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才等。
广东决定拿出数亿元资金为高层次人才在重大创新研究的艰难探索阶段提供足够的保障经费,对世界一流水平和国内顶尖水平人才的引进“一掷千金”: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8000万至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3000万至5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1000万至2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而对领军人才的引进,同样也是大手笔:每引进1名两院院士或“院士级”人才,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以上的住房补贴。实施五大人才引进计划,意在为广东营造强力人才磁场,以此倾力打造一个实力雄厚的人才基地。
在吸引人才的“机制”建设上,广东破天荒撬动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建立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创新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突出企事业单位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作用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机制、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机制、高层次人才投入管理机制”等“六大新机制”,形成明显的“亮点”。
要让一个有本事的人做成事,还需要一个能让其展示本领的舞台。广东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抓手,实施“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博士后培养工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企业家培养工程”等四大全新的培养工程。2009年至2013年每年遴选不少于20名的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进入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新增进站博士后2000名;探索校企双导师培养研究生模式,通过世界性营销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等实践平台,加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
《意见》明确各级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当好高端人才的服务员,诚心诚意为来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尤其在家属就业、子女读书、户籍、住房、医疗保障、保险、社会福利等问题上要提供最好服务;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妥善解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和岗位聘用问题;其子女参加高考不受户口年限限制;为高级专家购买专项保险;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档案;实行每年体检制度;此外,还紧锣密鼓地开始为顶尖人才研究制订专项投保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