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安徽省合肥市市直机关1632名公务员进行了交流轮岗,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公务员交流轮岗首先解决了公务员“一岗定终身”问题,有利于干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成长成才,而且把公务员从单位所有、部门所有中解脱出来,盘活了公务员资源。其次,公务员交流轮岗让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走上更适合、更重要的岗位,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再次,合肥在公务员交流轮岗中以人为本、集中民智、公开公平、跟踪管理等做法,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也激发更多的地方、更多的部门进行探索。
本报分上下两篇,报道合肥的做法,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9月10日,记者在合肥市委组织部见到了董羽,他在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工作18年,担任法制科长已经10年,两次向组织提出轮岗都未如愿。今年6月19日,他交流到市交警支队驾管所工作。他坦诚地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交流前惴惴不安、交流后高高兴兴、离开原单位依依不舍、到新单位小心翼翼、面对新工作满腔热情。
包括董羽,合肥市市直82个部门的1632名公务员通过交流轮岗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交流轮岗面达到市直机关科级及以下公务员总数的25.8%。其中跨部门交流137人,轮岗690人,交流性轮岗805人。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干部交流不是简单的挪位,更不是甩包袱,而是要多岗位锻炼干部、多平台磨练干部,把优秀人才变成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合肥加速崛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干部人才保证。”
政策集中民意 程序全部公开
交流轮岗公平公正
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是合肥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确定的2008年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4月底,合肥市交流办集中两天半时间,召开了120多人参加的6个座谈会,广泛征求82个市直部门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个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分类组织对市直机关全体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参加答卷率93.6%,真正使政策制度的创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广集民意、凝聚共识的过程。
整个交流轮岗工作历经动员部署、酝酿推荐、职位说明、志愿填报、人岗匹配、集中办理调动手续等阶段,到6月底全部结束。
交流对象是参加工作满5年、在本单位工作满3年的市直机关公务员;在同一单位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8年,或在同一单位连续担任正副科领导职务满10年的公务员;在同一单位工作满12年的科级及科级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均在交流之列。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公务员交流轮岗的重点是县处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公务员,执法执纪、干部人事、财务审计、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岗位的公务员。”
交流政策、交流人选、交流职位、交流程序、交流结果全部“公开公示”,市交流办专门制定了公务员交流操作规程和流程,实行“阳光操作”。预备交流人员和职位产生后,在合肥市报刊媒体、市政务信息平台和市政务中心阳光大厅予以公布。
6月底,在合肥市侨联办公室工作的唐远远报名参加公务员大交流,她突然发现自己面临40多种选择。经过慎重考虑,她选择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处作为第一志愿,如今,她已到新单位工作了。唐远远不无激动地说:“对于年轻人而言,能更换一个新视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平台接受锻炼,这样的机会真是太有吸引力了!”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参加填报志愿的共有130多名交流人员,而相应的岗位则有160多个,每人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人选自愿为主 岗位双向选择
交流轮岗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针对不同系统的公务员群体,合肥市公务员交流轮岗有三种方式:交流、交流性轮岗、轮岗。交流是指市直单位公务员的跨部门交流;交流性轮岗是指市公安局系统和市司法局所属的监狱劳教系统内公务员的岗位轮换;轮岗是指市直单位内部处室之间公务员的岗位轮换。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交流人选产生上,把个人意愿和部门意见作为重要参考,不搞组织单方调配、不搞强制命令,最大程度地尊重公务员个人意愿。在交流职位安排上,借鉴高考填报志愿的做法,通过个人填报个人志愿的方式选择3个职位,最大限度地满足预备交流人选选择职位的愿望。
此次交流轮岗充分考虑了预备交流人员的主观意愿,为每个人设置了三个志愿,其中第一志愿的2个职位为平行志愿,第二志愿1个职位。按照第一志愿优先、第一志愿第一顺序职位优先、唯一填报职位优先的原则,分正科级领导职位、副科级领导职位、科级及科级以下非领导职位三个类别进行匹配。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女干部。
在人岗匹配上,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依据第一志愿、第一顺序、唯一志愿三个优先的原则进行匹配;针对可能出现多名预备交流人选填报同一职位的情况,专门制定了评分参考,对预备交流人选进行评分,交由单位提出人选意向,把选择权交给用人单位,也就是“双向选择”。
尤其在人岗匹配的核心程序,委托专家将操作规程设计成电脑软件,只要输入志愿、分数、职位等相关信息,人岗匹配结果就会自动生成,彻底排除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为科学操作、公平操作、规范操作、阳光操作提供了保证。在今年137名跨部门交流公务员第一次人岗匹配过程中,就有111人确定了岗位,匹配成功率为81%。其中,有101人以第一志愿确定岗位,占匹配成功人数的90.9%。
纪监监督全过程 轮岗表现纳入考核
交流轮岗风清气正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整个轮岗工作期间,没有收到一封举报信,没有一个干部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异议,没有一起干部违纪违规情况。”
交流轮岗正式启动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下发了《关于暂停市直机关科级及科以下公务员职务任免调整工作的通知》。“把客观标准放到最大,把主观因素减至最少”。市纪委、市监察局专门制定交流轮岗工作纪律,明确十项严禁的交流轮岗工作纪律。市领导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不打招呼、不开口子、不干扰正常交流轮岗工作的“三不”规定。成立了监督工作组,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专门负责全过程监督。为了确保公正公平,在每一次志愿填报、人岗匹配工作中,都有市纪委、保密局的同志现场全程监督。
合肥市委要求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交流轮岗的意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按照交流轮岗工作程序,集体研究决定交流轮岗人选和职位,不得借交流轮岗突击提拔或超职数配备干部,不得借交流轮岗对公务员进行排挤或打击报复。同时,做好本单位交流公务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爱护交流至本单位的公务员,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原则上一年内不得再安排参加轮岗。各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在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从合肥市建委政策法规处交流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人事处的许小梅说:“最初有些担心,动人很敏感,怕出现借机排除异己,打击报复,影响工作的延续性、稳定性,交流后发现原来担心是多余的。”
为了保证交流工作顺利开展,合肥市明确今后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应具有两个以上工作岗位的任职经历,提拔担任正科级或副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具有两个以上下一级领导职位的任职经历。对交流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列为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是后备干部的,仍列为新单位后备干部。
对不服从组织决定的,三年内不得提拔任用,担任领导职务的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公务员在交流轮岗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核、评价、使用时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公务员交流轮岗不仅引起了组织人事部门关注,而且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有网友在博客里称赞,这次公务员交流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了一缕新鲜的阳光、一股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