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复合型人才、盘活公务员队伍资源、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建立公务员轮岗长效机制、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是合肥市直公务员交流轮岗提出的五大预期目的。
8月19日,在合肥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总结会议上,安徽省委常委、 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指出:“这次公务员交流轮岗,绝大多数公务员满意,对于参加交流的干部来说,获得了更适合自己、更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无论是对新岗位的满意度和新鲜感,还是新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将有力促进和激发干部自身潜力的挖掘、释放和发挥。”
打破部门所有 突破一岗定终身
公务员在轮岗交流中历练成长
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打破了公务员管理上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体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统筹使用干部,优化干部配备,使各领域发展能够得到最需要的干部和人才,使各类人才能够找到施展才华的最佳位置。
“以前跨部门、跨地区交流的,主要是县处级领导干部,机关中层和中层以下的公务员跨部门流动不够,体内循环、封闭运行,甚至终老一个单位较为突出。”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现在的经济建设,需要干部的适应性更强、应对复杂情况和局面的本领更高。只有让干部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提高,经过多个岗位适应、多项工作磨练、多种复杂情况处理,才能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心里有底,才能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采访中,不少机关干部表示,公务员长期蜗居一处,必然把自己归属为某个单位或部门,不仅视野狭窄、见识有限,连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也会衰退,最终势必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PA中心主任冯锋看来,公务员交流轮岗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打破当前公务员管理体制中的“终老”现象,他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个部门工作,就容易“老”,这个“老”不仅是指年龄的老,也包括观念的老、思维方式的老、知识的老、创造力的老、工作热情的老等等。
从合肥市蜀麓派出所交流到稻香村派出所的陈春强高兴地说:“面临新情况、新环境,我只有主动思考,寻求新办法,思考怎么把过去的经验和现在单位的衔接好,把压力变成干事的动力。”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交流轮岗的公务员整体素质高,年龄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业务能力,其中不少都是单位的骨干和后备干部。部门拿出来交流的职位,大部分都是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重要领域的关键岗位。这些部门选择到合适人选,真正实现把优秀的人才配置到重要岗位,部门执行力将得到提高。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黄攸立认为,“公务员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不是他本身不想、不愿换岗位,而是现实中缺少让公务员跨部门流动的机制。交流轮岗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想进来的进不来,想出去的出不去。许多踌躇满志的青年被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上,专长和潜力得不到发挥,天长日久也就开始混日子了。“最大的悲剧,是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岗位上一耗耗到退休!”一位年轻的公务员说。“大交流”在制度设计上,追求“人得其位,事得其人”,使各类人才能够找到施展才华的最佳状态。
培养一以贯之 不是一轮了之
交流轮岗制度在探索中完善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交流干部到了新单位,在原单位是优秀的,到新单位,领导不了解,同事不了解,组织部门不能让他们从零开始,将跟踪服务,该提拔使用的提拔,该表彰的表彰。总之,就是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能因为交流影响干部的成长和发展。”
据介绍,合肥市将把公务员交流轮岗制度坚持下去,同时,还要把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与公务员绩效考核、县处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结合起来,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公务员交流轮岗配套政策措施。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强调,要建立跟踪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责任,充分发挥好交流干部的作用,达到交流一个干部、带动一批干部、推动一方工作的乘数效应。要定期了解交流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实绩和学习情况,跟踪考察他们的现实表现情况,对在新的岗位上业绩突出、条件成熟的,经过组织程序及时提拔使用,保护和发挥好交流干部的积极性。
据了解,合肥市将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市直机关与县区之间、县区与县区之间以及市直机关与垂直管理部门之间的公务员交流。除此之外,合肥市还将成立公务员交流轮岗立法工作协调小组,启动立法程序,制定出台有关公务员交流轮岗的地方性法规,健全交流轮岗长效机制。与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和干部的升降、奖惩、回避等结合起来,对交流轮岗的范围、形式、时限、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部门干部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并逐步建立对县处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关键岗位的干部进行多岗位培养、锻炼和交流的制度。
展示新面貌 创造新业绩
在轮岗交流中树立新形象
有的人多年来在一个岗位上,习惯于按经验办事,按习惯思维处理问题,对于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和工作要求不熟悉、不适应;有的干部长期在有权的部门和岗位上,习惯于有人找有人求,产生工作的优越感;有的干部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激情逐渐消退,觉得升迁无望,对工作得过且过,甚至消极应付。
从合肥市亳州路派出所交流到大通路派出所的詹用伦说:“交流轮岗之后,每个人都在展示好的方面,班子成员,普通民警,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环境,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从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流到逍遥津派出所的张宏说:“在派出所工作,面对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每天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处理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这不仅需要民警有耐心,更需要有感情!如果没有感情,民警就不能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办好每一件事情。”
张宏告诉记者,到派出所上班,使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增加了很多生活体验,也增强了他作为一名警察的责任感。他笑着说:“这几天我一边出警,一边熟悉辖区内的环境和居民,跟他们都混熟了,知道这里居民的生活状况,将来工作就更好开展了!”
在合肥市进行公务员交流轮岗报名时,薛峰是合肥市劳动保障局第一个报名参加交流的人。薛峰已经从事劳动保障工作19年了,“人的一生也就30多年的工作经历,如果都在一个岗位上度过,这不利于一个人的发展。”
在薛峰看来,换个环境能激发一个人各方面的潜能,多方位锻炼自己,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在原来的岗位上,薛峰可以称得上是劳动保障方面的专家,即使他到了新岗位后,仍有一些退休人员去原单位点名找他咨询办事。如今,薛峰正在以一名“小学生”的心态对待新岗位,新单位里的每位同事都是他业务上的老师,他说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去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合肥市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不仅符合公务员制度发展的时代态势,而且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公务员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