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组工视点

浙江民企人才工作特点及启示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9-10
袁中伟 毛瑞福 麻晓莉

  浙江省作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地区之一,其核心优势就是民营企业的人才优势。企业主体和各级政府重视民营企业人才开发,民营企业人才获得良好的成长,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民营企业人才开发模式。
  一是“自主”开发。所谓自主,就是充分发挥人才、用人主体和地方各级人事部门的自主性。自主,就是解放人才,在人才自主流动中,上百万经商人才走出浙江、走向世界,寻求商机,开拓创业;自主,就是民营企业是人才开发的主体,自主选人,自主用人;自主,就是给予市县政府人事部门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市县政府人事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市场”开发。所谓人才的市场开发,就是在市场创业中开发人才,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创业型、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开发之路。为了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浙江人你经商、我办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创业热潮,创业成了人才开发的主渠道和大舞台。市场,就是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开发人才。这种竞争择优机制催生了浙江民营企业的一大批核心人才。市场形成的正向激励导向机制,使得个人获得财富与其能力呈正相关,充分调动了人才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三是“共赢”开发。所谓共赢,就是充分发挥所有者、经营者、技术人才各自的比较优势,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共赢,就是通过所有者以资本为纽带的有机整合,构筑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其自身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共赢,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经营者有充分施展才华的事业舞台,有效激活经营者的积极性。共赢,就是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提高技术人才自主创新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从浙江民营企业人才的开发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领军人才。民营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人才,是开发人才的人才,是支撑企业队伍的领军人才,在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浙江的经验表明: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机制创新,而机制创新要靠企业家来进行。没有敢于冒险和创新的企业家,就出现不了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机制。在当前新一轮的竞争中,如何提升企业家的境界尤为重要和急迫。
  人才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特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特定的人才结构,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前一阶段,浙江人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浙江的产业结构特征,但人才队伍结构中的劣势也导致了浙江经济的劣势。下一阶段,人才引领经济、人才引领产业的趋向会更加突出,因此,要使产业结构顺利升级,必须加快人才结构的调整步伐。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制造业的产业提升,二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市场和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时代和环境造就了英雄,人才是在外部的压力和推力下成长起来的。人才队伍的特定结构和素质与特定的环境发展相匹配,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就能发挥出最佳的效益。新的发展环境需要新的人才队伍,呼唤勇随时代潮流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今天,市场资源将向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的人倾斜。要促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关键在于环境建设,要注重不同发展阶段中与之相适应的良好制度安排,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民营企业自身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民营企业是人才这一要素需求的主体,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依据自身事业发展和竞争要求自主进行的行动。引进多少人,引进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如何使用,这些都是企业在内外环境约束条件下,根据经济原则、效率原则,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所做出的经济利益决策。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各个企业主体分散决策实施的结果。政府的工作应该是解决单个企业解决不了、解决不好,或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有用,而企业又不想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创造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作者单位: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下一篇文章: 天津推行村干部定岗定责定薪制度
上一篇文章: 安徽乡镇机构改革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