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 江城党建网 | 干部学习园
当前位置:首页>组工视点

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上):大连的实践模式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8-14
  2008年6月中旬,大连基层组织建设格局的创新经验作为教学案例,被列入中组部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专题培训班授课内容。

  来自全国的50多位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市地党委组织部分管党建工作的组织部长,聚精会神地聆听了大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乃波的精彩讲解。大连的创新经验激起了在座者的共鸣。

  四川雅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俊感慨:“大连基层组织建设不仅适应了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具有前瞻性。很多情况不能‘等靠要’、一味听上面怎么讲下面再怎么搞,确实要根据各地实际进行工作创新。”

  让我们来看看大连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的一条新路。

  搭建三大新兴党建领域框架

  所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的新模式,是指以农村、国有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并存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新的目标模式。

  对这一模式的探索源于对“隐性党员”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大连裕翔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双博士陈安尚有些郁闷。身为共产党员的他因为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而无法落转组织关系,成了名副其实的“隐性党员”。“人生的目的只剩下赚钱,精神上没有寄托。”他几次向企业提出辞职。

  8年前,像陈安尚这样的“隐性党员”,在全国普遍存在。

  有关调查显示,仅先进性教育期间,全国各地就通过“双找”(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找到“隐性党员”百万之多。而大连市“隐性党员”高峰时达到了党员总数的16.7%。这些“隐性党员”游离于城乡之间,遍布社会各个角落,造成党员与党组织“分离”。

  “隐性党员”从哪里来,为什么没有党组织来承接?

  调查显示,“隐性党员”从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领域流出,流入了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领域。而三大新兴领域发展迅猛却没有建立或健全党组织。我们党对基层组织的覆盖出现了“空白”,党的基层组织与新生社会经济组织发生了“脱节”。在新领域,如果组织建设不能及时跟进,势必造成基层党建新的空白点,党最终将丧失这个领域的群众基础。

  “分离”与“脱节”两大问题的存在,促使大连在研究与探索中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上层建筑的党建工作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必须从体制机制的角度进行改革创新。

  从2001年开始,大连市分四个阶段,依次在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梳理,共帮助7.5万名“隐性党员”重新建立新的党组织。

  同年,在掌握了“隐性党员”的基础数据后,大连全面启动社区党建工作。

  由于新经济组织领域和新社会组织领域两者的划分思路不是很明确,所以一开始,三大新兴领域都隐含在社区党建里面。但大连组织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目的是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后两者均以盈利为目的,让他们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去服务群众显然不现实。

  于是,2002年,大连全面启动新经济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而新社会组织依然包含在新经济组织党建领域内。

  在推进工作中,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区别逐渐显现出来:

  新经济组织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商品服务来盈利,除了技术层和管理层以外,基本都是些普通工人。而新社会组织是以对社会提供专业知识服务获利,如律师、会计师、民办教育等,集聚了大批知识精英;

  新经济组织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范畴,而新社会组织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经济组织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新社会组织以“公正诚信为基础”;

  ……

  因此,大连在2003年,又全面启动了新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三大新兴领域都开启了党建工作的大门,三大传统领域党建工作也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至此,六大领域目标模式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为社会所认可。

  2004年,大连市召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对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行了全面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展开后,大连市委进一步在活动中深化完善新探索,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从“科学构建”到“深化完善”,大连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格局之路已经走了整整8年!

  社区党建:从组织覆盖到功能提升

  2001年,大连在启动社区党建工作时,率先将街道党委统一改为党工委,构建起以“社区党总支(党委)——楼院和‘功能型’党支部——门栋党小组”为架构的社区党组织体系,明确社区党建基本责任,健全协调机构,完善共驻共建运行机制,实行党工委成员职务任期制和年度工作报告制等。同时,在社区积极开展以“五个好”为目标的争创“标兵街道党工委”、“标兵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奉献在社区”活动。

  然而新事物总会遇到新问题。

  近些年,社区内涌现了大量群众性组织,如合唱团、义工队,越来越多的党员从家庭走向群众性组织。以马栏街道为例,2006年上半年,辖区群众组织已发展到72个,成员达1700多人,其中党员858人,直接或间接影响社区群众达2万多人。这种现象使社区党组织在对社区内群众性组织的领导上出现了“盲区”,在对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盲点”。

  从2006年起,马栏街道按照基层组织格局新模式关于“党组织设置要与其所依附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各种基层组织紧密贴近”的要求,率先探索创建了以社区群众性组织为依托的“功能型”党支部模式,建立各类功能型党支部32个,管理党员768名。如在广场社区法律维权站成立维权站党支部,依托兰青社区军嫂成立军嫂党支部,在西苑社区再就业指导站成立再就业指导站党支部。同时赋予这些党支部以不同的具体任务和特色职责。

  在大连,像马栏这样的街道、社区都在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依托不同的载体,打造适合本区实际的党建亮点。周水子街道建立了58个楼院党员服务站,大都以党员个人名字命名:东生党员服务站、永海党员服务站、红梅党员服务站等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云飞告诉记者,选择有“光荣历史”的党员担任站长,并冠以党员个人名字,亮出的是党员身份,激发的是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样一来,党员看自己‘还行’,群众看党员‘真行’。”

  新经济组织:从企业拒建到“靠党建留人”

  如果说,社区党建启动较早、进展较快,相比之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个新生领域的党建工作则让大连组织部门花费了不少心血。刚开始,有的企业干脆拒绝建立党组织,即使建立了党组织,在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方面也得不到企业主的支持。一些党员自由散漫成了习惯或出于某种考虑,对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够积极主动。新经济组织党建要得到企业主的理解、党员们的支持,势必要走一段不短的路。

  事实上,以2002年8月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召开为起点,六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而不断探索创新。区市县、街道(乡镇)分别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综合经济党委(党总支),建立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主体明确的管理体系;探索创新了私企“内建”、外企“派建”、个体工商户“外建”等多种组建模式,实行“一票否决”制,全市新经济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4968个,有党员3.5万名,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2350名;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党组织占应建的比例为98.2%,占企业总数达到23.5%,其中2160户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98.6%。其中包括在大连的三家沃尔玛超市等外资企业和大连胜利广场有限责任公司等台资企业。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使许多“隐性党员”现了身。裕翔科技建立党组织以后,陈安尚不仅落下了组织关系,还担任了第二支部的书记,带领党员职工们加班加点干事业,研制的铂炭催化剂填补了涂料领域的国内空白,公司业务量大增,效益明显上涨,近期还准备运作上市。陈安尚再不提辞职之事。“过去,企业留人靠待遇、靠感情、靠事业,现在可以再加一个:靠党建留人。”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企业主认识到,一个党员就是一个人才。去年7月14日,大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及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举办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员工招聘会,全市118户非公有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28个,3100多名党员及外地来连求职人员、应届毕业生、失业下岗职工等参加应聘,687名党员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83名党员被当场聘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至今,大连的私营企业招聘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录用。

  从企业主的不信任党组织到倚靠党组织来协调关系、构建企业文化,从党员“隐身”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连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渐渐驶入了快车道。

  新社会组织:从“行政无主管”到“党组织必须有上级”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比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起步要晚一些,面临的问题更为棘手:从政府“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社团、中介、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的“重新洗牌”中,成了上级无主管的“独立大队”。

  行政无上级,党组织往哪里挂靠,党员由谁管理,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党建责任主体不明确成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道难解的题。

  2003年,以理顺党建责任主体为重点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启动。按照“谁审批谁主管,挂靠谁谁负责”的原则,将党建责任确定为:业务主管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行业自律组织党组织管理为依托,市县分级负责。

  市司法局机关党委曾管辖25个律师行业党支部(总支),管不过来成了“一盘散沙”。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司法局把原来律师管理处承担的律师行业管理职能转移到律师协会,在律师协会成立党委、纪委,隶属司法局党委领导,由律师协会党委具体负责下属各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这就是具有大连特色的新社会组织“协会+党委”模式。

  依照此方式,市级层面先后在律师、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中介、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驾驶员培训、国际货运代理、民办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14个行业成立了协会党委,区市县的民办教育、医疗卫生、药品零售等行业也相继成立行业协会党组织,目前,全市5500多个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722个,党员人数达到6600名。

  最早设立党委的律师协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在52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党支部31个,有律师党员178名。6年来,协会党委开展了“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和“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开设协会活动网站,吸引了更多的律师通过互联网远程参加支部活动。协会党委“贴近业务抓党务”,两者相融相通,使广大的律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战场大显身手。同时,协会党委还组织律师们为政府提供法律支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6年来,有46个律师事务所和175名律师受到市以上政府和行政机关表彰;63名律师担任省、市、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4个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9名律师党员被评为司法系统优秀党员。2006年,律师协会党委被大连市委评为先进党委。

  大连律师协会秘书长李宏翔介绍:“在这些优秀行列中,党员律师占到90%以上。共产党员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律师认同。”

  三大传统党建领域突破体制约束

  按照新模式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要在6个领域整体推进。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容忽视。

  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党员队伍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年龄偏大,“七个党员八颗牙”是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戏谑性说法。2006年,大连在解决“老化”过程中,一边提出正确看待“老化”问题,一边想出了新办法,即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老年党员和青壮年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以65周岁为界,将青壮年党员和老年党员分属不同党组织管理,便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

  按照这个办法,大连农村党建突破体制约束,普遍采用了“1+4”模式,即将原来的村党支部统一升格为党总支,所属党支部按照区域特点、产业规模、党员年龄和职业分布,设置种植(养殖)业党支部、新型产业经济党支部、外出务工党支部和老年党支部,在此基础上,对党员实行设岗定类。

  以付家村为例。付家村党总支下设蔬菜(种植业)党支部、新型经济组织党支部(包括葡萄党支部和樱桃党支部)、外出务工党支部和夕阳红(老年)党支部,各党支部还对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

  “以前党员开会,什么问题都一股脑带上来,结果什么也解决不好。体制创新后,现在我们葡萄党支部的党员都是葡萄种植大户,一开会就在一起讨论葡萄种植技术,解决难题,互相帮助,大大促进了本村经济发展。”葡萄党支部书记苏国久说。

  在体制创新的同时,大连涉农区市县还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开展了“创业富民”、“千名干部包千村”等活动。为了让党员有活动阵地,大连将分三年时间,指导全市村村建立党员活动室。有一个小故事让王乃波记忆犹新:某村一个老党员,天天提着小板凳去看兴建党员活动室。活动室建好了,王乃波到村里考察,临走时老党员附在他耳边说:“共产党又回来了!”

  与农村党建同属传统领域的国有集体企业党建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建也经历了改革创新,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模式的指导下,大连国有集体企业领域的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分了两步走:其一,将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统一纳入国资委党委;其二,实行“企业改制与理顺党建责任主体”同步,所有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全部转隶区市县委。

  在此基础上,大连按照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工作重心下移,集中整顿软弱涣散的党支部。

  ——在机关事业单位,新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多年机关党建各自为战的局面。大连从确保机关党建工作统一性、提高机关整体效能出发,按照机关党建共同规律和特点,理顺了市级机关党组织体系,凡已成立了党委的市直委办局,其机关党建工作均由市直机关工委统一领导,全市机关党建形成“一盘棋”。

  党旗红遍每个角落

  8年了,新模式究竟给大连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什么?

  大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吴兴彬感到:“现在的基层党建工作比以前‘顺’了、‘好干’了!”

  据介绍,从工作的角度来看,新模式的五大特征正日益凸显: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党建责任主体切实到位。这一切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理顺了各种关系,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新模式的成效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镜头之一:最近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远在大连的党员们心系灾区、踊跃捐款,截至6月30日,大连市广大共产党员共向灾区捐款1.1亿元,其中,交纳“特殊党费”达6110万元之多。

  市直机关12764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6526336元,其中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捐献了一个月的工资;

  区市县15.8万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680多万元;

  市属及省属国有企业3.9万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000余万元;

  民营企业万达集团556名党员每人都交纳“特殊党费”千元以上,共计692000多元;

  新社会组织大连市律师协会157名党员自发组织捐款27万多元;

  ……

  这就是大连的党组织!这就是大连的党员!捐款活动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

  镜头之二:2007年3月4日,百年不遇的风暴潮使七顶山街道农民遭受了巨大损失,几乎所有的塑料大棚都被风暴潮毁坏,秧苗全部冻死。在灾难面前,七顶山街道专业党支部发挥了突出作用,带领党员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一边重建大棚,一边栽种小西红柿、小西瓜等见效快、市场畅销的蔬菜。当年农民收入没有减少,获得每亩4万元的收入。年底,全街道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区第一。

  镜头之三:大连棒棰岛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德芳慨叹:“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有强有力的党建,越需要冲在前、打头阵的共产党员!”在抗击“非典”期间,调味厂车间主任于家宝在食醋生产大会战中,连续半个月吃住在车间,由于吃药过敏导致全身出水疱,但仍坚持不下火线,带动党员和积极分子主动参加会战,半个月的产量超过过去两个月的产量,企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镜头之四:在大连开展的“开门评议机关”的活动中,机关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直机关党工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我们先后召开了56个征求意见座谈会,共征求和接受群众投诉意见3774条,及时进行了整理反馈。各部门机关党组织做到对群众意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

  截至去年底,全市有基层党组织27516个,其中基层党委1116个,党总支2379个,党支部24021个,党员466665名。

  一个党员一面旗。在大连这片美丽的土地上,466665面党旗红遍了每个角落,共产党员的光辉把新模式的前景照耀得更加明亮!


下一篇文章: 大连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上一篇文章: 陕西百名博士下基层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