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平台
作者: |
来源: |
访问:0 |
时间:2008-07-08
近年来,河南洛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强市、旅游强市”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出台政策。为了使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长期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全市吸引、培养、留住、用好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指导。
加大资金扶持。从2002年起,市财政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为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拨出1000万元设立市长科技基金,对承担科技攻关任务、并对我市产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项目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设立突出贡献奖,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经营管理中成绩显著、为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可以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按实现利润4-6%的比例提成奖励;提高市科技进步奖奖励标准,一等奖提高到5万元,并新增设特等奖,奖金20万元。
优化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加大“两创”力度,加快洛南新区开发步伐,在搞好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西部最佳人居环境的同时,在洛南新区最佳地段征地300亩,总投资近3亿元,建设环境优美的高层次人才住宅区。住宅建设费用采取由政府、单位和入住人员各负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在洛工作5年以上,住宅产权归个人所有,目前已为200户高层次人才办理了入住手续。为做好高层次人才住宅区的管理工作,市专家服务中心在高层次人才住宅区设立了办公地点,及时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专家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提高服务品位。在风景秀美的栾川县建立了“洛阳专家疗养基地”,依托河科大附属医院成立了“洛阳专家医疗保健中心”,每年组织高层次人才到栾川进行一次疗养,每半年为高层次人才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为在洛院士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医生,使高层次人才倍感洛阳人民求贤若渴、爱护和关心人才的真情实意,激发了他们热爱洛阳、建设洛阳、奉献洛阳的热情。
举办推介会。对高层次人才研制、开发出来的成果,每年由市政府牵头,市财政出资,在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举办推介会,组织我市信息技术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展览,向省内外推介高层次人才研发的产品。并利用每年牡丹花会,举办高层次人才开发项目展览会,形成了政府搭台、省部属科研院所和高层次人才唱戏、企业受益的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先后在省内外举办推介会6场,推广研发项目300多项,从而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从项目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效益实现的全程保障。
建立工作站。为了使高层人才创业有基地、干事有舞台,先后在西工区、吉利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科技生态园”、“科技工业园”。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从市财政先后拨出400多万元奖励和资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为高层次人才研究、开发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近年来,全市先后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3个,其中,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入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达44名,博士后工作站和人员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建立联谊会。市委、市政府指导成立了洛阳市优秀专家联谊会,并根据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数量增多的实际,指导成立了洛阳市博士联谊会,由市人才办牵头,定期组织两个联谊会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共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我市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上,及时征求两个联谊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最佳效应。近年来,两个联谊会共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183个,开展学术交流9次,共同研发项目100多个。
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洛阳环境的改善,使在洛的科研院所和高层次人才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高层次人才留在洛阳、服务洛阳、促进洛阳发展的信心,也引来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到洛阳发展。近年来,先后有17名兼职院士、186名博士、1130名硕士到洛阳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全市科技成果就地转化300多项,转化率为72%,其中多数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目前,我市高科技企业达200多家,高新技术产品400多项,高新技术工业年产值100多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