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滨海城市。这里有美不胜收的蓝天、碧海、阳光、沙滩,但也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亟待破解的“三农”难题。这些年来,三亚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形成了城乡互动协调的发展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三亚从昔日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2007年,三亚城市经济是农村经济的3.8倍,“以城带乡”格局基本形成。三亚城市经济结构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商贸、餐饮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经济内涵不断丰富,新型产业,如文化体育产业、会展经济以及创新创意产业开始起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增强,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旅游服务水平及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突出表现是:通过发展城市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增强城市物质技术基础,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支撑;扩大农产品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也是三亚的优势产业。气候、土地、海洋及生态环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造就极具特色、极具潜力的三亚农业的基础。冬季瓜菜、南繁育种、热带作物、海洋渔业、畜牧业、热带花卉产业等等,多业并存,四季不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占三亚人口一半的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农业,农民的增收主要依赖于农业增效。在农业增效、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通过就业培训,农村可为城市输送需要的就业人员。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三亚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不能动摇,而且还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来不断加强。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对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进行相对独立分析,又要注重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各个方面。各地城乡统筹的内容有共性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突出相应的工作重点。从三亚的实际来分析,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统筹土地使用。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需要土地,土地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要素。首先,要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三亚作为国家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和国际性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必须设置土地统筹使用的三道红线,即必须保证基本农田不得减少,以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必须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对农民的各项补偿和保障水平不得低于国家的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生态保障能力不下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在此前提下,按照人口承载能力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土地布局的合理调整。其次,加强对土地所有权变更的管理。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在集体用地变成国有用地的过程中,除涉及公共利益等特殊用地外,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分享更多的土地收益。第三,重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更多地通过市场来体现土地的价值和调整各方的利益关系,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管理,确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的长远利益。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既包括综合交通建设的统筹,也包括市政、生态及能源等方面建设的统筹。三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形成高速便捷的城乡网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道路交通方面,根据三亚市的地形地貌特征,除了要提高现有市区的道路标准外,还要完善绕城高速公路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做厚”三亚的基本框架。要从旅游城市的特点和统筹城乡的要求出发,以便捷的陆路、水路交通实现市区、景点、农村之间的互连互接。要进一步整合农村的布局,对于生态保护区及重要水源林区的少数村庄可以实行整体搬迁,对相对密集的农村居民点,要完善公共交通,实现与城市的连接。在做好电网、气网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太阳能的利用。三亚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加强基础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显著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大垃圾污水处理的力度,提高处理质量标准,重点乡镇也要建设相应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基本要求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吸纳了城市新增劳动力,也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农村劳动者的技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就业岗位要求,农村劳动力仍然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目前三亚即将建成招生规模可达15000人的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可以满足三亚市自身的要求,还可以承担琼南地区的部分培训任务。城市及农村的经济发展,使三亚具备了较强的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在教育方面,要着重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有选择性地发展特色高等教育,如办好旅游、海洋学院等,提升三亚的人文素质,培养高层次社会服务管理及经营人才。在卫生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保障能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城市医疗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建设与国际化滨海旅游城市相匹配的高级医疗、康复及救助中心。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对涉及征地、拆迁的农民原则上实现“农改居”(农民改变为城市居民),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逐步提高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等体系。
统筹发展城乡旅游。旅游景点及旅游配套项目遍布三亚城乡,统筹城乡旅游是三亚城乡统筹的重点内容。在关联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城市旅游业对城乡就业及商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三亚四季常青,田园风光秀丽,热带作物特色显著,乡村旅游潜力很大。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变游客相对集中于沿海的动态布局,引导游客在全市均匀分布,从而带动未来中心区域的商业、餐饮、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
统筹发展城乡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三亚作为旅游城市,要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积极挖掘传统的特色文化。例如“落笔洞文化”、“天涯文化”、“福寿文化”、“黎苗少数民族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明”等,都是三亚宝贵的特色文化资源,既积极健康又富有时代性,极富开发价值。要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机,将旅游促销同文化宣传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三亚旅游品牌活动的文化含量。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兴建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三亚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等。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三亚国际传媒中心,形成琼南地区影视、传媒、办公、制作、发布、交流中心,同时发展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及网络文化服务业等。要利用三亚丰富的体育资源,培育三亚体育大赛品牌,促成一批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落户三亚。增加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作者: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