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04 浏览次数:0
近年来,吉林市船营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备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了以组织优势推动农村发展、以党建引领聚集富民合力的新格局。
一是聚焦基层治理,推动后进村级党组织实现新提升。以软弱涣散村整改为重要抓手,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出台“10+N”整改转化建设方案,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思享座谈会”等10项内容列入整改转化内容,进一步提高制度落实力度,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建立完善包保帮扶制度,细化责任部门包保台账,结合软弱涣散村特点,确定包保形式和内容,依托乡镇、村实际,打造符合本村特色的发展路径。实施榜样引领工程,以联建推动支部实现标准化,通过包联单位与帮扶村一起上党课,一起开展党建活动等形式,建立起支部标准化样板村,为各村转化提升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优秀典型。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通过兴村干部入户,从整体规划入手,依托“六清”工程,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家庭文明、村容环境的卫生秩序观念。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新引擎。深入调研摸底,由区级领导牵头,年初以来,累计到各村屯实地踏查40余次,召开由村级党组织书记、各乡镇分管领导及涉农部门参加座谈会、调度会、协调会10余次,兜实各村资源优势,为集体经济发展把脉开方,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作用,定期听取在党建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汇报,聚焦转化提升的同时,深挖软弱涣散根源,综合施策,推动软弱涣散村向先进村转变。注重典型引路,举办农村集体经济擂台赛,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亲自上阵,从集体经济现状入手,亮成绩、谈体会、比差距,分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开拓发展思路的同时,激发了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
三是聚焦人才培养,增添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选派高素质兴村干部,从全区各单位择优选派了59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一对一”全覆盖帮扶,干部根据自身实际,平均每周入村2天,帮助各村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定方向、谋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崴子村开展示范标准化种植,对符合条件的地块统一种稻花香生态大米,统一包装销售,实现“双增”。左家村利用地理优势,引进“吉林白鹅”项目,门槛低、见效快。通气沟、小绥河村利用村内自然优势和产业资源,规划旅游项目,前景十分可观。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班,按照人员需求,学习现代农业园南果北种、果蔬安全越冬、温室大棚管理等方面技术。同时组织软弱涣散村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域外,参观考察电商、木雕工艺等特色项目,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带头人创业带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