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经开管字〔2016〕25号
吉林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
吉林经开区“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部门:
现将《吉林经开区“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吉林经开区管委会
2016年5月18日
吉林经开区“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美丽经开”建设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打造“绿色、生态、优美”的市容环境。经管委会研究,确定2016年为吉林经开区“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吉林市和经开区市容环境建设管理“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以打造“美丽经开”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方法,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提升标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全力推进以“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的市容环境大提升、大整治,实现市容面貌明显改善,城市管理规范长效总体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创新优化工作机制方法。
1. 推行街路市容环境等级管理。根据我区市容管理工作实际,将现有街路市容环境分为精品景观街路、重要街路、主要街路三级管理。其中经开大街、九龙路、昆仑街3条街路列为精品景观街路管理;松江北路、九兴路、龙兴街、思源路、九江大路、建新路、致远街、空港路等8条街路列为重要街路管理;翰林路、平安路、集达街、思达街、广达街、新塘路、康泰路、政达街、通达街、人达街、和达街、吉孤路、九通路、吉祥路、明志路等15条街路列为主要街路管理。对各类级别道路和区域涉及的市容秩序管理、环卫清扫保洁、城市亮化管理、市政设施管养分别明确细化要求,打造市容环境分类定级管理新格局。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 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市容环境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建设局、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九站街道、双吉街道、交管中队等部门力量整合统筹、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行政执法协调联动,形成“统一指挥、整体联动、部门协作、快速反应、责任落实”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3. 逐步加大市容环境管理投入。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进一步强化对市容环境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统筹管理,进一步创新城市改造和市容环境管理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环境卫生市场化运行机制,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单位:财政局
4. 树立典型,评选先进,打造样板工程。开展先进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对“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工作的宣传力度,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精品工程及时宣传,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社会的信息互动。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号召全社会参与到市容环境管理中来,激发广大城市建设者的干事热情和活力,树立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营造干事业、出成果、有作为的生动氛围。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二)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5. 完善环卫作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经开区城市环境卫生深度保洁管理办法》《经开区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经开区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环境卫生机械化清扫保洁管理制度》《清扫保洁员岗位达标与处罚机制》《环境卫生管理岗位达标与处罚机制》等制度,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6. 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区域功能,增设环境公益型广告,加大宣传力度;对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收集量进行摸底核算,增加垃圾箱投放密度,探索开展城区垃圾不落地清运新模式,缩短清运回收间隔时间,提高清运效率;打造干净整洁、无臭无味的收集点,改变垃圾收集点脏、乱、差的形象。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7. 探索实行“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环卫新标准。在精品景观街路探索开展环境卫生深度清洁工作,实行“双20”作业考核标准(即城市道路每平方米浮尘含量不超过20克,地表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测算完成单位作业面积需配备投入的人员数量、装备数量及经费,形成一套具有经开特色的环境卫生保洁新模式,逐步扩大深度清洁作业范围。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8. 加大环卫作业面积,清除卫生死角死面。扩大环卫作业范围,2016年环卫作业面积扩增到21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0万平方米;全面清除和整理死角垃圾、残冰积雪、废弃物、堆积物;严格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清运处置作业标准、时段和时限要求,无垃圾积存和卫生死角,无乱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全面清理沟渠、江岸水面、通溪河岸坡垃圾及漂浮物;农贸市场、早餐点、餐饮大排档等场所按规定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定时清扫收集,及时清运保洁。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九站街道、双吉街道
9. 推行环卫工人作业网格化管理。按照“划分网格、落实责任、创新模式、强化监管”工作思路,细化全区街路管理模式,科学划分作业网格;按照街路分级管理标准,实施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市政公用局、环卫处、环卫队长、网格管理员“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全区设立10个环卫网格片区,每个网格内设有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员,负责对环境卫生网格作业情况进行检查,由市政公用局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根据考评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奖惩。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三)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10. 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建立辖区内商家业户综合信息库,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明确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将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明确城区管理区域和责任人,实现常态化管理标准,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管理。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11. 大力整治街区容貌。全面清理道路两侧、公共设施、绿化苗木等部位乱贴乱画和乱涂乱写的“牛皮癣”小广告、乱拉乱挂物,净化各类建筑物外立面、围墙和其他附属设施;全面清理拆除不符合规划、版面缺失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牌匾,确保整齐有序、内容规范;规范沿街商铺经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无店外店和占道经营。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九站街道、双吉街道
12. 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强化建筑工地管理责任,严格治理道路污染源头。将履行扬尘治理职责列为工地开工的前提条件,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落实出入口硬化和保洁、工地围挡、施工降尘、运输车辆清洗等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控渣土车辆运输撒漏和扬尘,严厉打击散流体车辆违章运输行为,针对车辆违章采取零容忍,依法依规给予整改、处罚,对严重违章者给予上限处罚;对精品景观街路、重要街路实施“5+2”、“白+黑”全天候巡逻执法模式,确保精品景观街路及重要街路零污染。
责任单位:建设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13. 强化市场管理,打击违章占道。依法治理跨门经营、占道摆卖、流动经营、露天烧烤、落地灯箱及乱堆乱放等违章占道行为,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杜绝问题反弹;规范露天占道市场管理,杜绝探头经营、不按时撤市、卫生脏乱差、噪音扰民等问题。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九站街道、双吉街道
14. 遏制违法建设,打击私搭乱建行为。集中力量组织拆违,对违法建筑和私搭乱建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充分发挥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的综合制约作用,依法从严查处沿街商亭、门斗、彩钢房、活动板房、楼顶搭建物等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行为;有效制止私搭乱建行为。加大工作力度,恪守岗位职责,严控城区内私搭乱建的行为发生,不断查漏补缺,防止反弹现象,力求实效,不留死角,不留尾巴。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15. 严格道路挖掘审批。建立投资服务中心、市政公用局、建设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审批标准。与道路挖掘施工单位或个人签订《文明施工承诺书》,保证施工现场按要求设置围档,卫生保洁到位,按照规定及时清理并恢复原貌;对未经审批的施工单位或个人进行严厉查处,坚决打击不经审批擅自挖掘破坏道路、绿地行为。
责任单位:建设局、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16. 整治砂石开采及运输。制定印发《经开区砂石开采及运输集中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打击非法开采、非法经营砂石行为;关闭取缔非法开采点,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及嫌疑人,在全区形成打击非法开采和非法经营砂石的高压常态;对合法开采砂石企业进行规范整改,形成良好的砂石资源开采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运输行为,严查运输车辆证照不全、超载、超限、超速、违规改造、密闭不严、沿途散落等违章行为,形成良好的运输秩序,确保区内道路干净整洁。
责任单位:建设局、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交管中队
(四)全面提升街路彩绿化效果。
17. 制定彩绿化整体方案。聘请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结合经开区实际情况及整体发展布局制定彩绿化方案,达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植物搭配合理、具有经开特色的彩绿化效果。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18. 探索打造“一街一景”彩绿化景观效果。以精品景观街路及重要街路两侧绿化带为主线,以高速桥、公铁桥、临街建筑物立面、交叉路口为节点,打造城市景观精品;实施立体式垂直绿化,建设以草坪为地被植物、由高低错落的乔灌木贯穿全线的绿色生态走廊,利用边坡、斜坡、围栏、中间隔离带进行彩化点缀,凸显整体效果,形成一街一景、一季一韵、各具特色的街路景观。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19. 加强绿化建设管理。扩大绿化范围,2016年绿化面积达到68.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7万平方米,消除道路沿线、重要场所周边、重点区域地皮裸露;对精品景观街路、重要街路沿线的企事业单位、规模小区门前摆放、栽植各种应季花卉,丰富街路彩绿化形式;对精品景观街路、重要街路及重点区域周边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注重乔灌花草结合和植物色彩搭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绿化景观图案。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0. 提高城市绿化质量。严格按照绿化建设程序和规定标准,采取“定点、定人、定责任”方式,全程监督把关苗木质量、栽植质量标准,做到“两个不栽、一个不验、两个确保”,即苗木规格不达标不栽,种植土质量和数量不到位不栽,修枝抹芽、施肥、浇水、防病虫害不到位不验收,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确保绿一片、成一片。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1. 强化绿化管养工作。加强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制定长效化、精细化管养机制;进一步完善管养标准及相应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全面推行养护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档次和管养水平;探索开展市场化养护方式,通过“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年终考核”三步法,督促管护项目履行到位,全面提升城市绿地管理质量和水平。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五)全面提升城市亮化效果。
22. 提升城市亮化水平。实施重要道路、场所、广场周围的照明设施升级改造,对精品景观街路两侧厂房楼体、大型构筑物安装霓虹灯、墙体灯,强化各个路口节点灯光渲染,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和中间绿化带进行灯光装饰,丰富城市照明和景观灯饰亮化内容,并对花丛、灌木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化景观处理,与路灯亮化相融合,使景观效果与城市夜景交辉相应、昼夜皆景。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3. 规范企业门前及楼体亮化管理。广泛动员全区商家、企业承担起城市亮化的社会责任,全面做好城市亮化工作;各商家、企业依据整体设计对门前、楼体及装置进行亮化,做到灯型与道路相融合,灯光与城市建筑相呼应,努力营造璀璨夺目、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4. 推进城区出入口门户式景观建设。结合自然地貌、地形和经开区标识、植物等各类景观,进行出入口门户式夜间景观设计建设,利用最新光电技术,做到点、线、面结合,亮化渲染整体景观,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具有经开活力、体现现代文明气息的亮化景观。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5. 加强亮化日常管护。加大路灯设施设备检修频次,及时排除电缆、线路故障,最大限度减少路灯设施损坏;积极组织检修人员,及时更换锈蚀、破损路灯设施,确保辖区路灯设施完好率99%以上;在重大节日前开展路灯专项检查,保证节日期间亮灯率及用电安全。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六)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6. 提升道路维护水平,提高通行能力。对城市主次街路、小街小巷实施整修。沥青路面无坑槽、翻浆、沉陷、车辙、网裂、沥青颗粒松散脱落、井周沉陷等病害,路面平整度良好;人行道方砖铺筑平整,无松动、沉陷、跛翘、缺失、烂边,排列整齐,与人行道井、树池、周边围墙连接平顺,人行步道砖表面整体完好,打造平整舒适、方便出行的城市道路环境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7. 科学设置道路标牌、施划标线,提高通行效率。结合道路维护工程进度,科学安装道路交通指示牌,合理施划路口导向线、交叉口内部标线、安全岛标线,进一步实现道路交通标牌、标线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在主要道路上施划文字标识、立体减速彩色标识等,充分发挥交通标线的管理和提示作用,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高路口、路段通行能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交管中队
28. 维护市政设施,保障功能使用。对道路边石、道路(桥梁)护栏、人行步道砖、江岸隔离柱、消防水鹤、给排水管线、道路标牌、公交站亭等市政设施进行及时维护,高标准做好全区街路路面、边石、桥梁(涵)水冲洗保洁作业,确保边石顺直、护栏整齐、步道完好、管道通畅、井盖平整、标志标牌清晰、公交站亭整洁。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29. 粉刷临街楼体,美化城区环境。对立面脱色、污旧临街楼体进行清洗或按照规划风格和色调进行重新粉刷,墙皮脱落的临街楼体进行及时修缮,达到外观整洁、色彩清新,与周边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对临街房顶、雨搭、缓台上的树木杂草进行清除;对有碍观瞻的临街企事业单位围栏、围墙进行改造或粉刷,及时清理通透式围墙内堆放的杂物。
责任单位:建设局、市政公用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九站街道、双吉街道
30. 治理违法停车,净化交通环境。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强化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加大对城市主干道、交通枢纽、商业网点、学校等周边道路违法停车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停车突出的重点区域和主要道路,逐一制订交通设施完善方案,通过增设护栏、禁止停车标志、隔离桩等手段,最大限度挤压违法停车空间;在有条件的道路周边,科学设置停车泊位、安装停车诱导标志,规范占道停车行为,方便群众、企业规范停放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交管中队
三、组织机构
经开区管委会成立“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组 长: 赵争涛 管委会副主任
副组长: 张治环 市政公用局局长
成 员: 胡继跃 财政局局长
蔡国庆 建设局局长
王民慧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姚宝峰 九站街道主任
尤 忠 双吉街道主任
周立华 交管中队队长
李立平 市政公用局副局长
杨延春 市政公用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公用局,办公室主任由张治环兼任,负责管理提升工作的日常组织、调度、督促、检查和验收。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5月)。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责任分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发动全民积极参与。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6年6月至2016年11月)。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力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2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巩固管理提升成果,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市容环境整体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开展“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年”活动是加快建设“美丽经开”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竞争软实力的现实需求。各相关单位要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提升行动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履责、密切配合,克服困难,形成合力,确保提升目标完成。
(二)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密切配合,形成部门联动、问题联处、执法联合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积极推进各项提升工作顺利开展。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打造示范亮点,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城区环境。
(三)强化督导,务求实效。市政公用局负责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工作的监督考核、日常调度工作,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督查、季考核,将督查、考核情况及时通报,以专报形式发至各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问效。
抄送:吉林市市政公用局办公室、城管处,市环卫处。
吉林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6年5月18日印发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