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作为市纪委组织部的一员,我被安排参加转隶干部考核工作。
“做好前期档案审核工作,考核要全面准确!”带着这样的任务,我们与组织部、检察院、编办等部门多次沟通对接,全面掌握机构编制、干部履历、专业特长等情况,精心组织考核谈话和家访工作,扎实做好转隶前的基础工作。
很清楚地记得我与主任一起到检察院开展谈话时的场景,面对将要成为同事的那些干部,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而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拘谨,是啊,这样深刻的改革,想必都是第一次经历。他们有的对新战场充满了向往,有的淡定自然顺应历史潮流,有的则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忐忑。15名干部,档案中的朦胧的身影此刻真实地坐在我的面前。
“这是安清林,我们单位业务娴熟的老同志”,听到这声介绍,我想到档案显示他还有不到2年就退休了,加上检察院的工资待遇,他应该是不愿意转隶的吧。此时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我85年就来到检察院工作,本以为能在检察院退休,没想到有机会成为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唯一的担忧是,我这检察院的老兵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新业务的学习压力有点大啊,但是必定尽最大努力。”没有安于现状,对改革依然充满了激情,我在心里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孙洪伟,检察院反贪局的主任检察官,有着十多年的反贪反渎工作经验。对于改革,他坚定支持,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舍,对这份职业,对这身制服,对自己的岗位。是啊,离开兢兢业业付出了十多年的岗位,留恋也是人之常情,我感觉到改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场心理上的考验。
我们对干部开展家访工作中,一方面向转隶干部家属详细介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有关政策以及目前我市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通过家庭情况来进一步了解掌握转隶干部的思想动态、家庭氛围、经济状况等,同时听取干部家属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
到卜斐家时,了解到他与父母同住,孩子也主要由父母照料。卜斐说,这几年在检察院长年外出办案,多亏了父母这坚强的后盾。对于改革,卜斐父亲说:“查案子、反腐败是卜斐喜爱的工作。我们老两口都退休了,可以照顾好小孙子,我们一定能让卜斐全心全意适应新环境,投入新工作。希望组织也能好好培养他,我们当家长的肯定全力支持。”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有家庭的支持,我们才能在前方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转隶之后,融合是关键。记得那段时间,领导们多次开会研究机构人员问题,既要按照交叉搭配、资源整合的原则将转隶干部安排在纪检监察一线岗位,又要与原纪委人员交叉混编,以老带新,以熟带生,早日实现深度融合。
为了实现业务与感情的共同融合,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业务交流、科室集中学习、业务骨干讲党课等系列活动,积极促进业务衔接,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马拉松长跑、登山比赛等文体活动,增进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拉近距离,提升转隶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转隶一个月后,组织部又一次对转隶干部单独开展谈心谈话,进一步了解转隶干部的真实思想情况,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尽早进入工作状态。转隶干部孙琳在谈话中说:“刚开的那几天确实很紧张,两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不太一样,在一个新环境里怕自己有工作应付不来。但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有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有同事们的真诚关心,也就一周吧,所有的担忧都放下了。”
4个月来,我们这个新团队经历了第一起留置案、第一起省纪委指定管辖案件,转隶干部参与了春节、清明、五一节日期间作风问题监督检查和各类违纪问题调查,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推动着队伍融合,而这种融合明显在转化为反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