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源,树有根。如果说昌邑区延江街道二道江社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获取有源头,那么社区民警程新安的坚守和付出就是源头之一。这是当地居民多年的共识。
34年来,程新安恪尽职守,屡破大案要案;心系百姓,百姓事就是自己事,发放联系名片10多万张;疫情来袭,“请安排我上,我能行!”;对0.23平方公里责任片区了如指掌,每天深入辖区每个角落,平均步行2万步……
时光流转,当年的“小程”如今已变成“老程”。尽管他58岁的身体不再矫健,但那一句“有困难找小程”,却早已成为居民口头禅,经久不变。
与群众心贴心 屡立战功
1987年7月,24岁的程新安来到昌邑公安分局延江派出所,成为一名普通社区民警。为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刚一入警,程新安就把家搬到了二道江。这一住,就是34年。
早来晚走、有活抢着干是他多年的习惯。58岁的他还兼任材料内勤,主动代管3个空白责任区和27个居民委。
警力有限,民力无边。程新安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真心相待。2014年3月,程新安走访调查一起超市盗窃案,在行业场所组织群众辨认时,一女青年把他拉到一边悄悄说:“程叔,这个人我认识,我下午去派出所找你。”女青年如约提供了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微信号之后,程新安一举破获了团伙盗窃案20起。2015年,经过程新安一年多艰苦努力和耐心劝导,潜逃13年的朱某某投案自首。2017年春节期间,辖区一女子在楼下被残忍杀害。排查中,程新安顶着冽冽寒风,克服案源线索少、视频资料模糊等困难,走访群众300余家,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将正在销毁证据和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把百姓放心间 慰其冷暖
老百姓的冷暖,始终是程新安的牵挂所在。
辖区一位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居民无亲无故,冬天为了取暖把家里的东西烧了个精光。得知情况后,自1996年开始,程新安就照顾他,给其家安装地热,送他去调养,零花钱没少搭。直到2016年,在程新安的协调下,将其安置在疗养中心。有一个小姑娘叫圆圆(化名),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程新安不仅帮她解决了户口和入学难题,还当上了“家长”:给她买衣服、书包、资助生活必需品。学校有活动都是程新安去,圆圆管程新安叫“大爷”,许多老师都以为程新安就是孩子的亲大爷。
1988年,由程新安呼吁组建的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党员组成的“三老巡逻队”。如今已成为辖区几十年不变的一道靓丽风景。因为有了巡逻队,辖区各类案件明显下降,发案少,秩序好,群众很满意。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程新安还创造了一个“点”式工作法,即面对百姓时态度好一点、办法多一点、工作再细一点,并被作为典型经验广泛推广。
因为心中有群众,实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程新安也赢得了辖区百姓的一致好评。“这些年多亏小程了,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生病送我去医院,家里凡是有个大事小情,儿子第一时间说,找我程哥……”说起程新安的好,圆圆的奶奶赞不绝口。“小程这人特别好,办事公道,把小区管的好……”社区居民李桂英说。
34年来,程新安自费印制、发放联系群众的名片10多万张,名片的格式有了稍许变化,但那句“居家过日子有困难于我联系”的暖心话语,一直没变。
擎初心于至上 情深满怀
关键时冲得上、打得赢,是程新安永不褪色的初心。
新冠疫情出现后,他第一时间请缨出战,成为市公安局全局参与发热门诊执勤年龄最大的民警。
防护装备密不透风,衣服一遍遍被汗水浸湿,他从不喊苦叫累,一坚持就是一个多月。轮岗回到辖区,本该调休的他,又主动配合防疫人员劝导密接者集中隔离观察,每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
一次,辖区一名年轻女子因生活压力欲跳楼轻生,酒后骑在阳台上,楼下不少群众围观。当程新安准备去解救时,有同志劝他:“别去了,你年岁大。”但他坚持说:“我是社区民警,屋里情况我熟悉。”
在同户型房间内缜密演练和反复测算步数和营救时间之后,他破门而入,在女子向楼外跳出的生死瞬间,成功将其救下,演绎了一次“七步半精彩救援”。
“打击破案是我的天职,为民服务是我的本色。获得人民满意公务员是肯定更是鞭策,我要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扬下去,努力为群众做事……”
亮正义之剑,守万家灯火,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民警察在默默守护。
程新安的背影静立其中。(来源《江城日报》2021年10月16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