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区商务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线上线下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全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实现64.2亿元,年均增长7%。批发业销售额计划年均增长4%,零售业销售额计划年均增长6%,住宿业营业额计划年均增长5%,餐饮业营业额计划年均增长6%。
(二)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体验式经济及场景化消费。
(三)2021-2025年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进一步壮大商贸主体总量,支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
(四)到2025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进一步扩大,年均增长6.5%。
三、发展任务
(一)优化区域商业布局
1.推动江北商圈整体提档升级
整合规划,推动江北商圈整体提档升级。一是以老牌百货商场——江北百货大楼和大龙华商业城为核心,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改造,引进电影院、美食城、健康娱乐、大型超市等业态,由单一功能商场向多功能多业态的大型商贸综合体转型升级,以更加完善的商业生态激发消费潜力,产生“以点带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商业独立门店、住宿餐饮、超市等快速发展;二打造湘潭街住宿餐饮、遵义东路精品购物两条特色商业街,推动江北商圈整体高质量发展,充分满足江北居民消费需求。
2.建设铁东、山前两个大学商圈
借助高校周边人气优势,围绕化工学院建设铁东大学商圈;围绕北华大学北校区、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技师学院建设山前大学商圈。打造集餐饮、文化娱乐、体育健康于一体的两个城市次级商圈,适应居民及学生群体消费需求,提高区域商贸经济活力,将更多消费力留在本区。
3.打造汽车销售服务专业街区
谋划打造华丹大街北出口汽车销售服务专业街及机动车综合交易市场。结合北出口交通便利、货运发达的现实条件,借助当前华丹大街汽车销售企业小规模集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工程车销售店、民用车4s店、汽车维修美容店铺的招引力度,提升华丹大街汽车销售服务专业度和集聚度;着重打造“华港二手车”机动车综合交易市场项目,集检测、车辆交易、交管服务站、税务、保险、金融、网络信息等功能为一体,形成二手车交易市场集约化管理模式。将工程车销售和二手车综合服务作为本区核心特色,与船营区、高新区汽车销售服务行业形成错位发展。
(二)推动商贸服务创新
加强新兴商贸服务主体培育,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零售发展,壮大发展一批新兴商贸服务企业。支持社区新零售企业一网超市、新天地超市扩大经营规模,优化服务理念,提高社区服务功能。推动家政、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加强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经营。以专业化、规范化、网络化发展为导向,推动再生资源、二手车等商贸服务模式创新。
(三)激发电子商务发展动能
一是加快孵化本地中小电商主体。支持东来电商产业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承载能力,发挥其省级直播电商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其培训孵化功能及综合服务能力,筛选本地优质地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在孵化中小电商经营主体的同时,积极带动本地优势农副产品上行;推动淞北粮油农产品电商孵化园筹备,利用淞北粮油较好的业户基础、场地基础和销售通道优势,尽快完善园区在网站建设、物流仓储、包装服务、网店运营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打造具有专业优势的农产品电商孵化园区,力争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
二是发展电商物流集聚区域。在一网全城电商物流园区的发展基础之上,将华丹大街作为基地,完善该区域仓储、物流、电商交易、电商孵化、电商专业服务等功能,引导电商企业向该区域汇集,促进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推动集聚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完整高效的电商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区。
三是加强农村电商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加快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做好农村电商培训服务工作,提高我区农副产品网络上行能力,深化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做好我区名优特地产品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对接工作,畅通网络宣传与销售渠道;密切合作社、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平台、政府的协作关系,努力实现农村网上双向流通新格局。
(四)推进外贸进出口提质增效
稳步做大外贸总量,扎实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培育外贸主体新生成,保持主体队伍的稳定发展,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优化出口产业和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抓好冶金、化工、机电等进出口支柱产业的外向型水平,努力将我区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大力开展骨干外贸企业帮扶,重点做好建龙钢铁、晨鸣纸业、东风化工等进出口骨干外贸企业服务工作,加强国家、省、市政策资金的精准对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吉林市龙潭区商务局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