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龙潭区经济局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5-09-06    点击数:

2012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吉林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则》要求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其它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公开的网址:http://1808632.147.sqnet.con/longtan/longtan/www36/main/index.adp为了便于群众监督,设立监督电话:0432-63049165,电子邮箱:ltqjjj@163.com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为保证局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推行,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

   长:秦晓伟      局党委书记、民营党工委书记、局     

副组长:徐荣刚     局副局长

  员:徐海英     局党政办公室主任

苏春波     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党政办公室,负责全局政务公开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

(二)组织落实《指南》和《目录》的编制、更新,较好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任务。

年初以来,我局领导就安排专人对涉及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全面准备,认真学习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文件,积极参加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对涉及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及行政认可的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编制局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20余条,并按时上报到市政务公开办。

同时,明确了由政策法规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政务公开网上公开的内容定期做出修订,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政府信息工作任务落实、监督有效。

依据市政府及省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规范,结合经济部门工作实际,我们先后制订完善了涉及信息公开、监督、考核等三个方面的4项制度。完善的制度体系,合理的操作流程,明确的责任划分,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

1、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组织制订了经济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则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报备制度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政务公开发布协调制度政务公开年度报告制度政务公开层级受理举报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发布协调制度,起草文件下发了具体实施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依据《条例》以及市政府的要求,归纳出应对社会主动公开的内容和依申请公开的内容;二是重点界定了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的信息公开责任,明确各责任单位必须承担的义务;三是借鉴了市政府的工作流程,细化了我局信息公开各环节、各岗位责任和信息公开方式、程序、时限等;四是对不公开的信息,办理审核报备。

2、加强监督和考核。组织制定了社会评议制度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及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将经济部门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及时公开、更新;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及时答复;申请人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投诉处理是否得到及时落实以及公开的方式是否便民、群众是否认可等纳入监督检查和评议范围,明确监督、评议的方式以及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责任追究等。

(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适应性学习、宣传、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大对政务信息公开有关文件的学习和贯彻力度。按照《吉林市政府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吉林市政府〈关于主动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则〉等三项制度的通知》要求,对局机关各处室和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就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进行了的专题培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做了明确的讲解,增强了对《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破解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错误认识和难以落实等难题,全局干部政务公开意识和业务素质普遍提高。

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行政审批相对集中要求,结合省厅职权下放,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区经济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为进一步深化全市经济系统政务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及时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达到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间与内容相适应的要求,保证制度性、政策性内容长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动态性工作随时公开。

四是加大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力度。2012年,我局在新闻媒体刊发新闻报道分别达到8篇,累计向区委、区政府报送政务信息25条,其中重要专题12条,工作动态13条。对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全部在局网站和政务公开网上予以发布,基本做到了经常性事项定期公开、阶段性事项适时公开、临时性事项及时公开,局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稳步推进。

(五)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提升全系统政务公开质量和层次。

一是认真审核梳理,明确政务公开事项。认真贯彻《条例》和省、市行政审批将对集中会议精神,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家、省经济领域法律法规,对涉及经济领域审批、审核和备案项目进行了重新梳理,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公开项目依据。经重新审定和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确认。

二是加强窗口建设,打造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认真贯彻一次性告知、首问、首办负责制,使窗口工作人员不论遇到哪种类型企业都能在第一时间接办,并负责全程受理,减少了办事人的往返次数,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对所有审批事项均实行审批项目、法律依据、审批数量、审批条件、审批程序、承诺时限、申报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的八公开服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规范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我局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经济部门职能、业务事项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编制了《经济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经济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在龙潭区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吉林市龙潭区政务公开网)上向社会公布机构职能、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行政职权、各种制度等政府信息。截至2012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2条次。其中,机构职能类21条;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1条。

(二)公开形式

市民通过龙潭区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区政务公开网或局网站可查阅市经济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及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中,明确了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机构和程序,年内无依申请公开信息和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本年度我局政府信息公开没有引发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事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不断完善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则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报备制度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政务公开发布协调制度政务公开年度报告制度政务公开层级受理举报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发布协调制度

(二)更新充实信息。进一步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进行更新。进一步完善公开内容,重点做好机构职能、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行政执法及动态信息的分类,定期(季度大调整,日常小更新)对政府信息各项内容进行更新。

(三)强化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各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各项制度严格把关,切实做好公文类信息的公开工作。协调办公室按照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在各处室发文时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三种属性,不予公开的,还应当注明不予公开的理由。

总之,我们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打造服务型经济行政管理机关,同心协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龙潭区经济局 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年度报告相关数据统计表

 

一、基本情况

  

累计数

12年发生数

人员配置

1.从事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不填

2

其中:⑴专职人员数

不填

 

        ⑵兼职人员数

不填

2

学习培训

2.举办培训次数

 

2

3.参加培训人次数

 

3

二、主动公开情况

  

累计数

12年发生数

公开数量

4.公开信息总数★

 

 

其中:⑴县(市)区、开发区本级公开信息数★

 

 

        ⑵乡镇街道公开信息数★

 

 

公开的内容

5.公开信息总数

 

9

其中:⑴规范性文件类信息数

 

3

        ⑵规划计划和完成情况类信息数

 

1

        ⑶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类信息数

 

 

        ⑷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类信息数

 

 

        ⑸其他类信息数

 

3

其中: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类(包括公共卫生、扶贫优抚、招考和教育收费、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土地征用等)信息数

 

2

公开的形式

6.在信息公开专栏或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信息数

 

9

7.政府(含开发区)设置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或网站的点击次数★

 

 

8.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信息公共查阅点数★

 

 

其中:⑴可进行电子信息查阅的查阅点数★

 

 

9.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汇集信息总数★

 

 

其中:⑴电子信息数★

 

 

      ⑵纸质信息数★

 

 

10.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接待公众查阅人数★

 

 

11.群众到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借阅文件数★

 

 

12.政府公报(政报)发放数★

 

 

13.其他种类公报的名称和数量

 

 

14.新闻发布会召开次数

 

 

15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数

 

 

公开的

及时性

16.文件信息从生成到网上公开不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

 

9

17.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

 

 

18.文件信息从生成到向公共查阅点报送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

 

 

19.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累计数

12年发生数

申请情况

20.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

 

 

其中:⑴网上申请数

 

 

     ⑵当面申请数

 

 

     ⑶信函申请数

 

 

     ⑷其他形式申请数

 

 

申请处

理情况

21.对申请的答复数

 

 

其中:⑴同意公开答复数

 

 

        ⑵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⑶否决公开答复数

 

 

      其中:①信息不存在数

 

 

            ②申请内容不明数

 

 

            ③涉密免于公开数

 

 

            ④其他原因数

 

 

四、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累计数

12年发生数

行政复议

22.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复议申请数

 

 

其中:⑴受理数

 

 

       其中:①办结数

 

 

             其中:Ⅰ维持行为数

 

 

                 Ⅱ纠错数

 

 

行政诉讼

23.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诉讼案件数

 

 

五、收费和减免情况

  

累计数

12年发生数

   

24.与信息公开相关的收费金额

 

 

其中:⑴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复印、递送等成本费用数

 

 

       ⑵其他费用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