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2008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1-06-27    点击数:

 

     龙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区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从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一主线,采取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等措施,较好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按照区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隐患治理年”、要求,我局加大执法力度,把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加强指导,常抓不懈,做好日常监管工作。日常监管是安全监管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市局年初下发了《安全检查要点》,明确了日常监管企业检查内容。我局按照《安全检查要点》要求,深入到企业进行检查指导,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检查和整改企业存在的各类隐患并建立档案,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2、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一是加大对两处整改煤矿的监管力度,落实专人负责,专人包保,并协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
二是非煤矿山企业通过对企业开工前复查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年活动考评等措施进一步消除事故隐患,扼制生产安全事故,保证了企业安全有序生产。  三是危化企业按照“隐患治理年”工作要求,加强了对化工企业的隐患排查。特别是“4·07”火灾事故后,为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市安监局督导下,龙潭区安监局会同区环保局、龙潭区消防大队、经开区安监局和专家组成联合排查组,从4月10日开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排查。主要查应有的证照是否齐全、查是否在有效期内、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了实处、查“三违”现象是否得到根治、防雷电防静电设施是否检测检验,共查出隐患166处,立即整改58处,限期整改108处。我局共排查各类企业332家,排查隐患399处,整改隐患385处,整改率96.5%。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一是年初区安监局与全区所有高危企业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明确企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具体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责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逐级追究责任。
  二是从安全教育、机构建设、技术管理、规范化管理、事故隐患排查和企业风险意识等六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是加大对发生事故企业的查处力度。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除对其实施经济处罚外,责令企业必须停产整顿,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让企业真正意识到发生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
(三)建立企业基础档案,努力做好“双基”各项工作  我局申请专项资金,购买装放企业材料的档案盒和档案柜,按煤炭、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和工商贸企业等行业类别划分,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一户一档,把企业自然状况主要产品、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责任状及对企业日常监管情况等材料统一装存,进一步加强和夯实基础工作。
(四)集中力量,齐抓共管,确保“奥运”期间安全稳定  我局认真落实市、区特殊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整体部署,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汛期和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保障汛期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的安全稳定。
按照龙潭区印发的《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我局会同公安、消防、交警、环保、城管、交通等部门针对前一段隐患排查和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全区高危行业领域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地毯式排查,跟踪消除隐患,重点打击非法生产、非法建设、非法经营、非法运输行为;集中清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乱停乱放、不按指定路线行走、无证上岗等违规行为。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重点企业、重点厂(场)所、重点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健全有效,特别是奥运会前应停产停工的企业和禁止(限制)经营范围的执行情况,确保奥运会召开期间全区形势的安全稳定。  (五)开展综合治税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龙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综合治税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吉龙政办函[2008]5号)要求,我局协调配合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从4月初开始对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纳税进行综合整治。目前,纳税整治专项行动已经结束。预计2008年增加税收471,000元(国税、地税)。  (六)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生产安全事故死亡控制指标为2人(其中地上1,地下1人),“5.17”事故死亡1人。后四个月我区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杜绝重大以上事故发生,确保不突破控制指标。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将加大力度监管力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逐一整改、逐一销号,防止反弹。  二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三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我局将协调市安培训中心,对企业法人、安全员、特殊工种和农民工进行培训,逐渐树立和发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真正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加快“基础建设年”步伐。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吉编办[2008]38号)及《关于印发<吉林市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吉市安委办字[2008]20)文件要求,为适应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将加快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度,在乡(镇)街成立安监站,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安全监管办公设备、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建设。  四是增强服务意识,急企业所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随着部分审批权限的下放,我局将对新上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在不降低安全门槛的前提下,坚持服务为先,搞好超前服务,以观念的转变推动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职能的转变,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五是按照区安委会工作部署,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安委会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各项安全生产目标。  六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努力,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奋斗指标,上半年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35万元,下一阶段我局将加大服务力度,确保引资企业长春龙大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吉龙煤矿1200万元技改项目年底实现投产。
七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监察执法要求。要突出夯实基础,细化职责,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政行风评定工作排位靠前,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   
   
 
2008年龙潭区安监局信息公开
年度报告相关数据统计表
 
 单位: 龙潭区安监局(盖章)

一、基本情况
 

指   标

 
累计数
10年发生数
人员配置
1.从事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不填
2
其中:⑴专职人员数
不填
1
        ⑵兼职人员数
不填
1
学习培训
2.举办培训次数
                
2
3.参加培训人次数
 
5

二、主动公开情况  指   标
累计数
10年发生数
公开数量
4.公开信息总数★
 
30
其中:⑴县(市)区、开发区本级公开信息数★
 
30
        ⑵乡镇街道公开信息数★
 
 
公开的内容
5.公开信息总数
 
30
其中:⑴规范性文件类信息数
 
20
        ⑵规划计划和完成情况类信息数
 
6
        ⑶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类信息数
 
    4
        ⑷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类信息数
 
4
        ⑸其他类信息数
 
8
其中: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类(包括公共卫生、扶贫优抚、招考和教育收费、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土地征用等)信息数
 
5
公开的形式
6.在信息公开专栏或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信息数
 
30
7.政府(含开发区)设置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或网站的点击次数★
 
4
8.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数★
 
 
其中:⑴可进行电子信息查阅的查阅点数★
 
 
9.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汇集信息总数★
 
30
其中:⑴电子信息数★
 
3
      ⑵纸质信息数★
 
3
10.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接待公众查阅人数★
 
6
11.群众到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借阅文件数★
 
5
12.政府公报(政报)发放数★
 
 
13.其他种类公报的名称和数量
 
 
14.新闻发布会召开次数
 
 
15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数
 
 
公开的  及时性
16.文件信息从生成到网上公开不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
 
10
17.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
 
 
18.文件信息从生成到向公共查阅点报送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
 
10
19.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指   标
累计数
10年发生数
申请情况
20.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
 
4
其中:⑴网上申请数
 
 
     ⑵当面申请数
 
1
     ⑶信函申请数
 
 
     ⑷其他形式申请数
 
3
申请处  理情况
21.对申请的答复数
 
4
其中:⑴同意公开答复数
 
 
        ⑵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⑶否决公开答复数
 
4
      其中:①信息不存在数
 
3
            ②申请内容不明数
 
 
            ③涉密免于公开数
 
1
            ④其他原因数
 
 

四、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指   标
累计数
10年发生数
行政复议
22.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复议申请数
 
 
其中:⑴受理数
 
 
       其中:①办结数
 
 
             其中:Ⅰ维持行为数
 
 
                 Ⅱ纠错数
 
 
行政诉讼
23.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诉讼案件数
 
 

五、收费和减免情况  指   标
累计数
10年发生数
收    费
24.与信息公开相关的收费金额
 
 
其中:⑴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复印、递送等成本费用数
 
 
       ⑵其他费用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