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龙华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把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机关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强化监督,树立了基层政府部门在群众中的威信,促进了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加强部署,保障工作落实。
首先,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年初,街道结合政务公开工作需要,对领导组成员重新进行了调整充实。同时要求下设五个社区结合各自的实际对政务公开组织机构进行了完善,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制定下发了《龙华街道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点》确定了全街政务公开工作重点,明晰了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保证工作有抓手。三是召开会议,推动落实。三月初,召开全街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会议对政务公开重点工作又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使工作任务更加具体明确,要求全街上下要围绕工作落实多出成果,在见实效上下功夫,推动了工作向深层次开展。
(二)完善机制,规范公开工作。一是完善各项政务公开制度,先后制定了《龙华街道政务公开实施方案》、《龙华街道政务公开制度》、《龙华街道政务公开投诉制度》、《龙华街道跟踪反馈和评价制度》等,做到了该公开的公开,该保密的保密,既增强了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主动性,也保障了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建立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服务工作考核细则。近几年来,街道先后制定了《龙华街道制度汇编》、《龙华街道科室评价标准》、《龙华街道社区管理考核实施方案》《龙华街道奖励办法》,以绩效评估为重点,强化效能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力事效率及工作水平。推行社区一线考核制,加大对社区干部的考核力度,采取随机走访制及不定户抽查制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性考核。通过以上措施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是有效开展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在具体工作中,街道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常设和非常设”的方式,规定每个月第一周的周四作为接待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入社区直接接待群众;向社区群众发放代表联系卡片,将代表、委员姓名、职务、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在社区一定范围内公开;不定期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居民代表进行座谈,听取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抽专人担任联络员,负责日常群众来访登记。这一平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社情民意反映的渠道,一方面能保证代表、委员能够得到来自基层群众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来表达利益要求。截止目前,已经收到了五大类、 60 余条意见和建议,其中一些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反馈和解决。
四是建立服务机制。街道各科室及各社区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为居民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街道党政综合科以党费收缴为契机,在社区公示栏将辖区党员姓名及党费金额按季度进行公示,全力打造“阳光党务”;民政科推出了用微笑服务,用文明用语对话,与办事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得到了办事群众的广范称赞;计划生育科建立了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群众反映很好;城市管理科将各项收支费用定期通报,实行“阳光收费”;劳动事务科推行了《办事时限制度》,使各项工作公开、高效、务实。
(三)公开的主要渠道和形式。
为满足群众需求,全街采取多种途径实施公开。自2006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方筹措资金对街道办公楼及五个社区办公室进行了装修改造。现街道办事处及各社区都设有公开办事大厅,“一站式”服务大厅实施阳光作业,使各项工作流程透明在群众的监督下。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机制,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各社区在“知民、便民、利民“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设置群众留言簿、意见箱、便民卡等方式拓宽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街道和社区还统一制作了政务公开揭示板、办公导示图、公开办公揭示板及临时公开栏四块公开板,并印制了街道、社区办事指南宣传册,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胸牌,使居民群众一目了然,大大减化了办事程序。
深化政务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诚信政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形式。下步工作中,我街将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政务公开的指示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努力把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龙华街道办事处
2009年11月
2009年龙华街道政府信息公开
年度报告相关数据统计表
一、基本情况
指 标
|
累计数
|
09年发生数
|
|
人员配置
|
1.从事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不填
|
|
其中:⑴专职人员数
|
不填
|
|
|
⑵兼职人员数
|
不填
|
|
|
学习培训
|
2.举办培训次数
|
2
|
1
|
3.参加培训人次数
|
5
|
3
|
二、主动公开情况
指 标
|
累计数
|
09年发生数
|
|
公开数量
|
4.公开信息总数
|
86
|
14
|
其中:⑴县(市)区、开发区本级公开信息数
|
|
|
|
⑵乡镇街道公开信息数
|
86
|
14
|
|
公开的内容
|
5.公开信息总数
|
86
|
14
|
其中:⑴规范性文件类信息数
|
10
|
2
|
|
⑵规划计划和完成情况类信息数
|
26
|
4
|
|
⑶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类信息数
|
17
|
2
|
|
⑷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类信息数
|
13
|
6
|
|
⑸其他类信息数
|
20
|
|
|
其中: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类(包括公共卫生、扶贫优抚、招考和教育收费、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土地征用等)信息数
|
15
|
3
|
|
公开的形式
|
6.在信息公开专栏或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信息数
|
78
|
11
|
7.政府(含开发区)设置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或网站的点击次数
|
|
|
|
8.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数
|
|
|
|
其中:⑴可进行电子信息查阅的查阅点数
|
|
|
|
9.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汇集信息总数
|
|
|
|
其中:⑴电子信息数
|
|
|
|
⑵纸质信息数
|
|
|
|
10.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接待公众查阅人数
|
|
|
|
11.群众到政府(含开发区)设立的公共信息查阅点借阅文件数
|
|
|
|
12.政府公报(政报)发放数
|
|
|
|
13.其他种类公报的名称和数量
|
5
|
|
|
14.新闻发布会召开次数
|
|
|
|
15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数
|
|
|
|
公开的
及时性
|
16.文件信息从生成到网上公开不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
|
86
|
14
|
17.超过20个工作日的数量
|
|
|
|
18.文件信息从生成到向公共查阅点报送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
|
|
|
|
19.超过30个工作日的数量
|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指 标
|
累计数
|
09年发生数
|
|
申请情况
|
20.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
|
|
|
其中:⑴网上申请数
|
|
|
|
⑵当面申请数
|
|
|
|
⑶信函申请数
|
|
|
|
⑷其他形式申请数
|
|
|
|
申请处
理情况
|
21.对申请的答复数
|
|
|
其中:⑴同意公开答复数
|
|
|
|
⑵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
|
|
⑶否决公开答复数
|
|
|
|
其中:①信息不存在数
|
|
|
|
②申请内容不明数
|
|
|
|
③涉密免于公开数
|
|
|
|
④其他原因数
|
|
|
四、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指 标
|
累计数
|
09年发生数
|
|
行政复议
|
22.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复议申请数
|
|
|
其中:⑴受理数
|
|
|
|
其中:①办结数
|
|
|
|
其中:Ⅰ维持行为数
|
|
|
|
Ⅱ纠错数
|
|
|
|
行政诉讼
|
23.与信息公开事务相关的行政诉讼案件数
|
|
|
五、收费和减免情况
指 标
|
累计数
|
09年发生数
|
|
收 费
|
24.与信息公开相关的收费金额
|
|
|
其中:⑴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复印、递送等成本费用数
|
|
|
|
⑵其他费用金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