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7年11月29日在磐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恩宽
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磐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吉林市“奋斗三年,总量翻番”和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93.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1%,同比增长3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6.2%,同比增长19.4%;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09.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1.7%,同比增长50.8%;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58.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同比增长30.0%。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0亿元,同比增长49.2%。
(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9.2万公顷左右,粮食产量达到7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畜禽、食用菌、中药材、果品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全市黄牛、生猪、家禽、肉羊、鹿存栏分别达到29万头、120万头、6500万只、3.5万只、3.8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0.69%、11.5%、4.6%、1.4%和1.3%。围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规模养殖户达到1万户。食用菌总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总产量预计达到18370吨。新发展山葡萄、鲜食葡萄等果品120公顷,全市果树面积发展到2200公顷。穿地龙、林下参、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60公顷,中药材总面积达到2000公顷。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村共开工建设25个项目,总投资6300万元。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5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511人,其中技能性培训3625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9.2亿元,同比增长54.1%,增加值预计实现70.8亿元,同比增长55.2%。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4.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分别实现60吨和215吨,完成年度减排目标的103%和101%。强化了建设项目节能评价和环境评价,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商贸流通业有新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建成配送中心1个、乡镇级配送站14个、村级农家店301个,占全市267个行政村的112.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7.5亿元,同比增长19%。
(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226个,预计完成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19.3%。镍业1.5万吨金属镍、亚泰日产5000吨和冀东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及余热发电等工业项目137项,完成投资54.9亿元;雨润生猪屠宰加工、中旺方便面二期、馋神畜禽屠宰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37项,完成投资8.4亿元;市区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开发、道路桥梁、文化娱乐中心、职教中心二期、明城一次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52项,完成投资12.7亿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市区基础设施投资8.3亿元,启动实施了11项利民工程。其中:投资1.6亿元完成了三路两桥、磐石大街大修等项工程;投资3.6亿元改造棚户区40.6万平方米。交通设施投资1.25亿元完成了省道长阿线、县道磐双线等道路建设工程;投资4500万元完成55条113.4公里村屯水泥路建设工程。水利基础设施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亚吉水库节水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了磐石市科技进步示范市中期评估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省级2个、吉林市级2个,专利申报165件。举办大型科普培训班50次,培训人数9万人。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中小学新建校舍2.3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2万平方米;完成职教中心二期工程76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和宿舍楼建设,使职教中心在校生超过2000人。文化大厦主体已完工,12月份将逐步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新突破,新农合医疗基金达到1446万元,参合人数达到28.9万人,占全市乡村人口(32.6万人)的88.6%,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147户,新建有线电视屯3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9200元,同比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5260元,同比增长10.0%。烟筒山镇泥草房改造安居试点工程完成382户,为试点任务的109.1%。全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3万个,99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同比增长3.6%。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从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看,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主要特点是速度较快、效益较好、运行平稳、后劲增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层次偏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一产增加值28.4亿元、二产增加值133.6亿元、三产增加值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22.2%和26.5%。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同比增长30.3%。农民人均纯收入5580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同比增长8.7%。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全面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产业,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70万吨的阶段性水平。进一步扩大畜禽生产,为食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支撑,新建产业基地30个、产业园区和畜禽养殖场50个,新培育产业规模户7700户。生猪饲养量达到125万头,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禽类饲养量达到8000万只。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食用菌达到360万平方米,鲜葡萄、山葡萄等达到350公顷,中药材达到2500公顷。二产业,要加快工业提速增效步伐。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28.3%。增加值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28.2%。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金属冶炼、非金属加工和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增加值要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34.7%。三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新型服务业、流通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加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改造和建设标准化“农家店”5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7亿元,同比增长18.9%。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要加快发展多元经济,培育接续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要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缴税金达到8.7亿元,同比增长33.5%。新生成小企业136户、个体工商户1600户。
(二)狠抓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突破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99亿元。其中:建成投产和结转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各20项,预计投资38.3亿元;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工作50项,预计投资8.5亿元;商业项目6项,预计投资2.3亿元;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项目预计投资3亿元,基础设施及其它中小项目预计投资46.9亿元。要集中力量抓好吉恩镍业1.5万吨金属镍、5000吨电解镍,亚泰明城水泥公司日产5000吨、冀东水泥磐石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及余热发电等一批可望在2008年竣工的重点工业项目,保证按期投产。全力推进通钢吉林钢铁公司100万吨无缝管、佳联铝业15万吨电解铝、吉恩镍业2000吨羰基铁等一批新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三)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磐呼路大修、前景路东延、石城大街南拓北延等8项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完成磐石河等5项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新建石城大街垃圾中转站等3处环卫设施;完成市区供水改造一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0.8万吨;完成污水处理厂工程并投入运行;完成27.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继续扩大天燃气管网建设。完成吉林至沈阳磐石段84公里、营城子至松江河磐石段40公里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及建设工程;完成省道呼兰西岭至二道甸子34.4公里二级油路征地拆迁和路基、桥涵工程;完成国道202线磐石绕城一级公路4.7公里四车道改建任务;建设农村水泥路38条94公里。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任务;完成亚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初步设计工作;抓好官马水库、柳扬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工程;继续实施磐石河、挡石河治理工程。
(四)关注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广场文化活动,引导社区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职业教育,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抓好全市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完成年度3500户改造任务。全面落实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强就业引导,努力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加快和谐磐石建设,全面完成本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