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政府2007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磐石市政府2007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2007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吉林市“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目标的第一年。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负重前进、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GDP实现16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300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60元,比上年增长10%。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继续坚持促进投资发展工业,狠抓项目引进和建设。建成投产一批项目。集中力量抓好恒威石墨系列产品开发、娃哈哈奶制品、中旺方便面二期、宝通石油套管、嘉华金属锂产品开发、永航异型管加工、福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宏润1500万只肉鸡加工、馋神畜禽屠宰加工、铜钱桥蔬菜食品加工、隆兴粮油开发、宝艺木制品加工、信弘耐火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落地开工一批项目。全力做好建龙100万吨特钢、镍业1.5万吨金属镍扩能、德源生物发电、亚泰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冀东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铝业公司12万吨铝产品、鸥基钛业系列产品开发、信弘方管加工、安泰服装加工等重点项目的攻关及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包装储备一批项目。进一步强化项目库建设。根据国家专项资金投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及骨干企业配套,谋划、筛选、包装、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为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在抓项目建设的同时,力促工业提速增效。着力推进和鼓励骨干企业走技术创新、挖潜扩能、节能降耗、提速增效之路,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要发展到80户,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要分别实现52亿元、160亿元和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42.9%和14.7%。继续坚持市级领导包保重点大项目责任制,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坚持把项目建设和工业提速增效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坚持方式创新,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围绕项目建设,强力招商引资。以“两区三局”为重点,实施专业招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招商;加大“走出去”力度,锁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周边大城市,实施重点招商;围绕产业链,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实施以商招商。要注重引进外向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孵化催生一批创业群体,做大一个产业。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功人员继续实施重奖。设立企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新生成的工业加工型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达产、技改、扩能等方面予以扶持。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要达到35亿元以上。
(三)强化要素集合,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要素集合”的原则,加快磐石和明城两个省级开发区建设,增强承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一要全面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多元投入、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道路、通讯、供电、供排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快项目进区步伐,坚持“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促进项目向两区集中摆放,加速规模扩张,培育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体,形成集聚效应。两区要分别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5000万元至亿元项目4个、1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10个。三要强化优质服务,对进区项目实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007年两区GDP要达到47.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亿元。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扶持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一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试点村镇建设。2007年试点村要建成标准化产业示范园区16个,产业规模户、示范大户达到总农户的25%,合作经济组织覆盖总农户40%以上;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率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非试点村镇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二要大力推进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新建、扩建标准化人畜分离牧业小区50个;建设食用菌园区10个,产业基地5个,总面积360万平方米;建设中草药材园区15个,产业基地5个,总面积2600公顷;建设果品园区10个,产业基地5个,总面积3500公顷。三要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技能培训,打造输出品牌,2007年实现转移劳动力8.5万人。四要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明城、烟筒山、红旗岭三个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增强承载功能,提高集聚能力和吸纳能力。重点镇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0%。其它乡镇要结合实际,抓好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强化环境卫生和治安治理,建设整洁、美观、文明、和谐的小城镇。
(五)狠抓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全民创业。一要营造氛围,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在全社会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理念,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培育创业典型,推广创业经验,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和致富欲望。二要营造环境,积极支持全民创业。认真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放开领域、降低门槛,一视同仁,切实让各类创业主体享有平等待遇。严厉打击破坏创业环境的行为,切实维护创业者合法权益。三要创造条件,全力服务全民创业。充分发挥兴企担保公司融资平台和城镇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扩大服务领域,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积极构筑创业载体,使各类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全年新生成中小企业1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要实现82.7亿元,实缴税金实现4.7亿元。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法做好中小学控辍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规范文化娱乐场所,全面开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净美”、“道德新风”和“市民智娱”工程,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巩固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出血热等流行性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2‰以内,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新建有线电视屯30个。加大对环境、企业、基层和民众的宣传力度,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双拥成果。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支持莲花山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资源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做到应收尽收;严格财政收支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强化政府采购,切实纠正财务工作中的违纪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市区基础设施,启动和实施11项工程:(1)完成石城大街、阜康大路东拓、振兴大街北延、阜康桥、石城桥续建和亮化、绿化工程;(2)完成前景路、人民路、磐呼路和西环路大修工程;(3)完成磐石大街和振兴大街整修工程;(4)完成30条巷路新建和金泰路、金昌路等支路大修工程;(5)完成磐石河、挡石河治理续建工程;(6)完成人民广场二期续建工程;(7)完成房地产开发及棚户区改造20万平方米;(8)完成水源井建设、市区二次供水改造二期工程;(9)完成污水及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10)启动市区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11)完成垃圾中转站、公厕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工程。交通设施建设,配合省交通部门完成吉林至沈阳高速公路磐石段85公里征地拆迁。投资3.1亿元,开工建设各级公路220公里,当年竣工186公里。投资2亿元,启动省道长阿线呼兰西岭至二道甸子段34公里二级水泥路路基、桥涵和隧道工程;投资4300万元,完成县道牛心至黑石32公里三级水泥路路面工程、县道磐朝线32公里养护大修工程;投资6000万元,完成通村、通屯水泥路120公里;投资400万元,完成大中桥梁9座360延长米;投资160万元,完成磐双线腰岭子三级水泥路2.3公里。启动烟筒山至石家铁路复线建设工程。电力、通讯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明城一次变电所一期建设项目;投资1050万元,使70%的村实现互联网宽带接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启动亚吉灌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全面完成官马、柳扬除险加固工程。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开展“整治市区交通秩序年”活动为载体,探索建、管、监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着力解决交通、卫生、供水、供热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文明意识,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献计出力,使城市管理更多地体现人文理念。
(八)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社会安全稳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首要位置,严格落实行政一把手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及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强化隐患排查和整治,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建立完善各类应急工作预案,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深入开展“平安磐石”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和行为,处理好信访积案,有效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切实解决好民生民利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及公职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广泛开发公益岗位,解决困难家庭“零就业”问题,多渠道安排“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基金征缴力度,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强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加强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九)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执行能力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做群众赞成的事,办群众受益的事,铭记人民之托,心系群众所望。任何时候都不能与民争利,在政府工作中更多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让群众更直接地享受发展成果,福祉民生,惠及百姓,做到和谐执政。建设高效运作,求真务实的政府。切实转变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体公务人员要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一流的工作效率、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口皆碑的工作业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做到务实从政。建设行为规范,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防止和克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破除软环境建设中的体制性弊端,从严查处涉软案件。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努力实现行政行为规范化和经济社会管理法制化,做到依法行政。建设从严治政,清正廉洁的政府。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逐步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强化群众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建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全体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做到从严治政。